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在他的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诞生了,随后他建立了一系列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经济、文明化制度,影响可谓极为深远。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的经历复杂,身世坎坷,如今不少人还有疑问,他的母亲姓嬴,父亲姓赵,按理应该叫“赵政”,而不是“嬴政”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这就为大家解惑。

这里面其实就涉及到一个姓和氏的问题了。 现在,每个家族通常只有一个对外使用的姓氏,然而古代则不同,那时汉族的“姓”和“氏”尚未合而为一,而是各有各的含义。 “姓”和“氏”的起源很早,而姓比氏的起源更早。上古时期,汉族如同世界上其他一切民族一样,也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那时候,一个氏族的全体女子同另一氏族的全体男子结成婚姻关系,这是一种群婚制度。人们生来就是母亲氏族的成员,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所谓姓,最初多与自己母亲氏族的名称或其他特征有关。如同的祖先帝生于姬水之滨,其子孙因以姬为姓;炎帝生于姜水之滨,其子孙则以姜为姓;舜生于姚墟,其子孙因以姚为姓。其实,姬、姜、姚等既是水名,同时又是当时的地名和氏族名称。氏族以自己居住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名称,这在古代各民族中是一种通例。因此,地名、族名和族姓这三者,最初多是一致的。 人们知道自己氏族的名称、族姓,在同外界交往日益增多及氏族组织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就可以结成互相救助的关系,做到“生相爱,死相哀”。此外,族姓还是区分血统的依据。汉族祖先很早就知道血族内婚不利于繁衍健康的后代,因而坚持“同姓不婚”,异姓才能通婚,例如姬姓与姜姓就是互通婚姻的两姓。

我们今天概念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姓”的概念,在战国时逐渐淡薄,到了西汉已经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时竟然把“姓”“氏”相混淆。 我们说回秦始皇。秦始皇的母姓嬴,父氏赵,名政。按照今天的规则,他的完整名字是赵政。“嬴政”这种方式的“姓名”,到西汉就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因为西汉时,先秦意义上的“母姓”已经消失。西汉和西汉以后的所谓“姓”,说的其实全都是“父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