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浏览时看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为何却成了最后的赢家”。关于这个问题,颜小二的基本观点是,首先,秦国是最后的赢家这一历史事实,与孔子入不入秦关系没有“直接关系”。其次,孔子与秦,在当时更趋于是“双向拒绝”的态势。 当时的“秦”不适合“孔子的儒家思想”,秦也好,孔子也罢,都是“聪明人”,双向拒绝的局面早已成型,“秦拒孔子”,或“孔子不入秦”早已是定局。于此,孔子入不入秦,与秦是不是统一六国,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为何秦成为最后的赢家?在颜小二看来,“大势所趋”四个字大抵可以概括。可我们也当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二世而亡”的历史也是事实。“亡”的结果,依旧是“大势所趋”。

于此,颜小二想告诉大家,我们议论儒家这样的传统经典,首先得建立“‘大势’是天下大势,而非儒家一家之学可以单纯左右的’这一基本认知,否则满纸荒唐言读来全是“偏见”罢了。 1、分析:秦为何拒孔? 就开篇那个疑问,即“到底是秦拒孔子,还是孔子拒秦”,颜小二的主张是二者相互拒绝。于此,颜小二首先从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入手,来说说秦为何拒孔。 根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孔子周游时,正处于“君不君,臣不臣”的乱世,周天子衰微、诸侯王争霸,于此“礼崩乐坏”。那么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四个字可以简单概括其主要目的之一,即“恢复礼乐”。那么孔子要恢复的“礼乐”源于何处,孔子自己曾说过,“吾从周”。

也就是说,一旦承认、接纳了孔子,那么诸侯王中的一众野心家们首先就得反思自己的“不臣之心”。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多次“灰头土脑”的重要原因。 本来起点就相对比较低的“秦”,对于孔子“克己复礼”的学说自然是不“欢迎”的。同时,我们课本上的孔子画像看上去“慈眉善目”,但是孔子本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对于自己朋友随意、不合礼、对后人起到坏榜样的的坐姿,孔子都会大骂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更何况是对“无礼之国”的批判?也就是说,对于当时远离中原文化、民风粗犷的秦来说,孔子的犀利之语估计不会太好听。 “秦”无谨听教诲的闲情,孔子也不会轻声细语去“温柔”劝诫,二者何必“碰撞”呢?

也就是说,“秦拒孔子”非常符合秦的“作风”,其次,主要原因也在于,孔子宣扬的思想对他们“把自己做大做强,然后野心膨胀”的打算而言,没有意义。 2、议论:孔子为何不入秦 虽说秦拒孔子入境,但是孔子本人是不是想入秦?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秦是什么情况呢?秦的起点其实相当低。就孔子周游时的秦,无论是国力,还是开化程度,未必是当时有识之士期待去的地方。也就是说,先不说秦拒孔子,就孔子本身意愿来说,他也未必愿意去。

我们知道,周王朝建国时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大多集中在中原,经过春秋战国的“分分合合”,诸侯王的土地在分裂与合并之下,渐渐形成后面的“山东六国”,但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却不是当时周武王分封的,而是周孝王时期,秦的第一任君主嬴非子因养马养得棒,被封了一片土地,号称秦嬴,而后经过时代变迁,到了周平王时期,秦才成为诸侯国中的一员。 也就是说,与“齐楚燕赵韩魏”比起来,“秦”的“诸侯王血统”并不纯正,于此没少受“挤兑”。同时,孔子周游列国时,秦因为属于“后起之秀”,同时在前期发展中基本不被其它诸侯王接纳,于此他们的文化相较于其它诸侯国来说比较落后,基本维持“古风”,甚至被其它诸侯国视为“蛮夷之地”、“蛮夷之国”。

而那个时候,名声在外的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复礼”,而秦本就“古风”,何来“复礼”之“复”一说?所以,当时的孔子不会入秦,也是有他的原因的。这种情况就好像“有些话,确实只能说给懂的人听,否则,毫无意义”。 3、总结:争斗之下无“赢家”,儒家圣贤能名垂青史,源于其“仁”的内涵 有人以秦为“最后赢家”为依据,暗示当年“拒孔”的做法之明智?在颜小二看来,这不过是“无谓”的偏见。争斗之下何来“赢家”?乱世的结束,不过是时代之下民众的选择罢了。秦于战国成为霸主,但霸主与“仁”背道而驰,亦演变成“秦二世”而亡的憾事。

其实,历史也好,民众也罢,最后总是选择“仁”的,毕竟在“仁”之下,人才可安身立命,而儒家孔孟这样的圣贤能够流传千古,也在于其学说的精神核心是“仁”。所以,对于儒家,颜小二的建议是,与其捕风捉影批判,不如透过眼前的偏见去思考,看看内在的精神内核,这比质疑、怒骂更能给自己带来“营养”,帮自己成长。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