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新闻,矗立于北京昌平西关三十余年的李自成雕像“搬家”了,他的下一站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李自成虽然是陕西人,但却并不是商洛的。那么,李自成与商洛之间到底有哪些渊源呢?说起来,商洛堪称是李自成的“龙兴之地”。假如没有逃到商洛,李自成很有可能被明朝镇压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揭竿而起

如果能有口吃的,李自成大概是不会造反的。为谋生糊口,李自成在驿站做过马夫,还在甘肃当过边兵。当兵的时候,粮饷不足,李自成经常挨饿受冻。做马夫的时候,崇祯帝精简驿站,李自成一下子失业了。为了活下去,只剩下造反一条路,于是李自成投奔到了义军首领王左挂麾下。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王左挂被招安,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

一年多后,张存孟败亡,李自成率余部投奔到了闯王高迎祥的麾下,被称为“闯将”。之后,李自成跟随高迎祥转战各地。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擒杀,于是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转战。崇祯十年(1637年),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李自成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蛰伏商洛

崇祯帝采纳了杨嗣昌的建议,调集10万大军,增饷280万两白银。在明军的打击下,农民军陷入困境,张献忠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接受招安,李自成也屡吃败仗。在这年春天,李自成兵败梓潼,粮食又吃光了,只好向陕西进军。结果在潼关原,李自成遇到了洪承畴、孙传庭的围攻,农民军全军溃败。

李自成身边只剩下了“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为躲避官军的搜捕,李自成率领这十八人逃入商洛山中。商洛地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非常适合隐藏,李自成在这里休养生息,同时召集散失的义军将士。与此同时,明朝认为李自成已经被平定,于是抽调主力前往东北,来防备后金的进犯,这又给了李自成喘息之机。

三、崛起中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此时的李自成也在商洛山中聚集了几千兵马,他也率军从商洛山中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地区。此地爆发了严重的水旱灾害,赤地千里,农民颗粒无收,且又遭到了官府的欺压。于是,李自成提出了了“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还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原先李自成不过数千人而已,来到河南后,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李自成在河南境内攻打各个王府,通过开仓放粮的方式,得到了百姓们拥护,进而取得了推翻明朝的资本。可以说,商洛是李自成人生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史纪事本末》;3.《明末农民战争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