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三国游戏的推陈出新,三国人物的形象、作用、价值等人们也有了全新评价。近日有网友提问: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可惜英年早逝。刚好他去世那一年,诸葛亮出山追随刘备。难道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目前,对于这种说法网友主要分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确有其事。从时间上看,郭嘉于207年在曹操征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同年,26岁的诸葛亮做隆中对,出山辅佐刘备,次年即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作为“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三分事”的卧龙不会不知道郭嘉的名号。 卧龙出山与郭嘉死恰好同年并非巧合。何况野史记载,水镜先生曾对卧龙、凤雏说过:“郭奉孝锋芒太盛,他死之后,你们方能出山。”想必水镜先生已掌握郭嘉病秧秧的健康状况,预料郭嘉不会久活,因此特意嘱咐。

另一派认为,一死一出山纯属巧合,这正如三国很多英雄都在220年前后去世,难道都是商量好的?郭嘉开始辅佐曹操的时间是196年,时年27岁。而当时诸葛亮才15岁,尚未躬耕南阳,也距离拜师水镜先生尚有时日。 卧龙不出,完全是因为年龄太小、学业未成,跟郭嘉之死毫无关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论断毫无依据,这同“郭嘉不死,不会三国鼎力”的说法同出一辙,都是过分夸大了郭嘉的作用。 郭嘉粉与孔明粉各持一词,双方都有说法,那么如何来看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呢?

1、郭嘉,曹魏第一谋臣 后世各代评价郭嘉均围绕“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展开,大赞他的“智策”、“谋略”、“机算”。尽管三国时期群英纷现,曹操帐下更是谋士众多,但郭嘉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臣。 郭嘉在《三国志》中通过曹操之口来表明其作用:首次见面曹操就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死后曹操则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等天下平安无战事,我打算把身后事托付给他,他却中年早逝,这就是天命啊!那么,抛开《三国演义》不谈,郭嘉究竟做了什么让曹操如此心悦诚服?

之一:征吕布时因战线太长,士兵疲倦,曹操想撤军,郭嘉坚持让曹操打下去,最终活捉吕布。 之二、孙策听说曹操官渡战袁绍,欲渡江北袭。郭嘉认为孙策刚吞江东,被他所杀的豪杰众多,孙策又不防备,易被刺客伏击。后来果然被刺客所杀。 之三、曹操征袁谭、袁尚时,郭嘉献计延缓攻打,使二人猜忌争斗,可不战而胜,最终果真如此。 之四、曹操征袁尚、乌丸时,郭嘉准确判断出刘表和刘备的动向,建议兵贵神速,轻装偷袭,结果大败乌丸军。 通过以上经历,可知郭嘉确实擅长谋略,是优秀的军事作战参谋。用现在话来讲,是参谋长一级的人物。

2、诸葛亮,军事和政治全才 对于卧龙先生,《三国志》作者陈寿这样评价:“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治国政治才能不亚于管仲、萧何,可惜他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功业难成,一统江山愿望无法实现。这是天命所归,不是人所能改变的。

后世多围绕“王佐之才”对诸葛亮进行评价,主要肯定他有“治国”、“御军”、“明达知变”才能,把他类比于伊尹,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治国事迹已众人皆知,本文并不多讲。 3、诸葛亮正式出山前有何经历 诸葛亮年少时寄住隆中,以耕种田地为业,喜诵《梁父吟》。“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史料记载总是很简约,那么诸葛亮从出生到辅佐刘备期间都有什么经历呢?

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189年生母病亡,192年父亲去世。194年他同弟、妹三人被叔父收养,兄诸葛谨随继母去江东。195年兄妹三人随叔父赴豫章(今南昌)。197年叔父病亡,三人移居南阳。 199年诸葛亮、徐庶从师水镜先生。207年见到刘备,隆中对后出山辅佐刘备。次年,诸葛亮参与赤壁之战,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从上述过程来看,确实是郭嘉在曹魏大放异彩时,诸葛亮年龄尚小,学业未成,而且当时的文人名士有隐居田园之好,不遇名主不会出山。其实,郭嘉在辅佐曹操前,曾在21时投奔袁绍,但发现对方并非明主,又隐居6年。 因此,只能说“刘备未现,卧龙不出”,与郭嘉之死并无关联。另外,郭嘉英年早逝,平生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军事谋略和才能,其政治才能尚未充分发挥。也许,郭嘉能多活几年,不仅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可以直接与卧龙较量一番,历史就会更好看了。 图片源自影视作品文字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