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务实”之风下,不少厂商逐渐放下“打开L4这一技术天花板”的“执念”,而是着眼更具落地价值的L2+,随着相关产品规模化放量,投资价值也愈发显著。

据悉,近日,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QCraft)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翠湖基金。

而据天眼查,2021年8月,轻舟智航获得约1亿美元的融资,云锋基金、元生资本共同领投,美团龙珠、IDG 资本等跟投,投后估值达准独角兽级别;2022年12月,轻舟智航完成数亿元B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TCL创投、元生资本以及某产业生态头部芯片企业。

能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也反映了轻舟智航的确已经取得一些突出的发展成果。据悉,轻舟智航仅用2年时间便获得了多家头部车企客户、重点车型的量产定点合作,并在今年5月完成了为头部新势力车企客户NOA方案量产交付上车近40万。

进一步来看,这样的成果背后,也是企业适时的战略选择在发挥作用。

公开信息显示,轻舟智航创立之初,着力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并快速推进L4级自动驾驶业务无人小巴(Robobus)的商业化落地。但从当前的发展布局来看,其似乎又开辟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即通过开放与主机厂的合作,推进自动驾驶前装规模化应用。

而这一过程中,存在由L4到L2+的技术降维,一大标志是轻舟智航与地平线的携手(此前其主要基于英伟达的计算平台开发产品)。

据了解,地平线是国内推进智能驾驶L2+量产大军中的重要一员,其征程5首发意向合作伙伴就涵盖了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江汽集团、理想汽车、岚图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哪吒汽车等诸多车企,同时,该芯片公司也与宏景智驾、禾多科技等自动驾驶软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软硬件生态较为完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国外芯片企业,地平线等本土厂商的芯片产品其实具备更高的性价比。据悉,地平线征程5的价格为英伟达Orin芯片的20%-30%。

在地平线的产品推动以及L4技术研发成果助力下,轻舟智航目前也已成功完成基于征程5的BEV“超融合”感知及行泊一体全栈方案大规模量产交付,且行业首发了“轻舟乘风”征程6的全新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整体而言,轻舟智航正处于无人驾驶小巴和中高阶辅助驾驶“两条腿并行”的阶段,但是深入来看,其中也隐藏了一些问题。

比如,L4可以说是当前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情况下,轻舟智航为何还要布局L2+,不会造成资源投入分散,影响L4无人小巴这一核心业务的发展么?

不可否认,L4瞄准的是全无人驾驶、Robotaxi这样的技术天花板,其指引了汽车产业的未来,但目前L4落地在技术赋能、资金投入、政策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瓶颈,相关企业也难以借此打开更大商业规模。

相比之下,L2+级智能驾驶的普及程度则在持续提升。据艾瑞咨询《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将达到65%,L2级和更高级辅助驾驶将进入普及期。

这种情况下,根据用户交付能力和对智能驾驶的认知程度,推进L2+级智能驾驶发展,其实更具现实意义。

但长期来看,L4将始终是国内智能驾驶行业努力的方向,这从轻舟智航创新提出的智能驾驶“小四化”(即入门体验标配化、中端体验标准化、高端体验大众化、极致体验革新化)也可以看出。

不过,问题就在于如何在推进更低级别的技术应用中,积累足够的经验,以阶梯式抵达更高的产业维度,这需轻舟智航等企业持续探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