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倦鸟晚归的巢,是船只停泊的港湾,是人这一生最开始立足的地方。人在这社会上就犹如风筝,无论飞得多高,总要有以“家”为名的线紧紧地牵挂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历经千帆,不曾改变的乡音,是沉淀在心中浓浓的乡情。

虽然家中只有方寸之地,两三间房,但却是人一生梦想开始的地方,谁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家和万事兴,子孙代代人才辈出,但是这普天之下只有少数家业能够做到。

那些在历史中漂泊的小家,大部分都被风浪颠覆,所以这家庭经营之良方,自古以来世人都在不断地寻觅。古人也曾有言“家有三不空,子孙乘东风”,而这说的究竟是家中的哪三处呢?很多人都熟视无睹,就这样忽视其中的作用,这反而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家业的发展。


粮仓,生存之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古时候的封建社会,农耕经济在华夏流传了千百年,那时候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方式完全是自给自足,除了家中一年的温饱之外,还要额外再上交赋税。所以一年之中,家里的粮仓能够囤满都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民以食为天”,不论成事与否,这一日三餐是摆在眼前的问题,若是顿顿都无法满足口腹之欲,那身体也会逐渐亏空,最终折损自身的精气神,那将更难以有所作为。在古代,家家户户忙着耕田,依据这二十四节气来进行耕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刻都不敢耽搁,倘若一年的收成难以度日,甚至要外出逃荒,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相传在古时候沿河地区有一农村发大水,于是地主带着下人只能爬到树上等待河水退去,一天过后,昏饿的地主就拿随身携带的金元宝和下人换馒头,这下人一看便立刻与之交换。可是这河水持续了三四天,地主靠两个馒头活了下来,而那下人拿着金元宝却饿死于树上。所以,这粮食才是人存活最根本的要求,若是连这都无法保证,那生活性命都很难以维持。


书籍,家庭氛围


这米饭是人的生存之粮,那书籍便是人的精神之粮。在很多寻常百姓的家中,都爱归纳一片空地用来放置书架,但若是这地方空空如也,那这家业也很难兴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想要自身的品行优良,那必定要勤读书籍,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这样才能更加富有眼见,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有主见,保持本心,不然混沌无所知,只会走不少弯路。在读书这件事上,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就十分注重家中后辈的读书学习,在他看来这比荣华富贵更为重要。他曾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读书,没有什么不同,但不读书将会大有不同。这关乎于人的认知与格局,古往今来千年的智慧凝结成书,若是加以勤学之,定能让世界豁然开朗。


厨房,人间烟火


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些都与自己的厨房有关。这厨房不仅仅是用餐的地方,更是家中烟火气的体现。在社会上奔波劳累一天,最希望的莫过于能有热腾腾的一顿饭来抚慰身心。

锅碗瓢盆的声音是人鲜活过日子的体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生活中的常态。现在随着生活的不断好转,很多人日常为了省事更是许久不进厨房,只是在外吃快食,殊不知这样持久下去,不仅不健康,人也只会越来越懒散,所以这厨房对于人的生活而言最好不要太空。


小结


“家有三不空,子孙乘东风”,一个家中这“粮仓、书架和厨房”三地都不要空,看似只是家中的小事,但却会影响家业的发展。

在社会上,家明明是最普遍的社会结构,但是,每个家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其中重要的缘由就在于人们常常忽视的家业打理,只有多三思,多重视,才能相辅相成,促成家业的兴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