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萝卜快跑”引发社会热议,更是将无人驾驶出行模式推上热搜。在这热门话题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对此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并且,他还喊话国内RoboTaxi赶紧转到“端到端”。

据悉,小鹏汽车计划在今年全面转向端到端技术,其全新系列车型MONA M03就会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从现有的信息来看,MONA M03是一款很具颠覆性的产品——20万以下的售价,能实现纯视觉智驾,先特斯拉一步做到了平价智驾车型投放市场。

不过,也有人并不看好MONA的破局,毕竟面向主流消费者的小鹏都难言成功,再搞个“廉价版”MONA冲击低端市场还有戏吗?作为小鹏最新系列,MONA虽然有着小鹏强大势能,但能否承担起走量任务存在很大疑问。

销量是个老大难

今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卷到飞起的大环境下,小鹏汽车继续实施去年的降价策略,且力度不小。然而,小鹏的降价效果并不太明显。数据显示,小鹏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52028辆,月平均销量仅为8671辆,不仅与理想的差距拉大,甚至还被仅有一款车型的小米汽车超越。

从具体车型来看,小鹏汽车似乎得了“X9依赖症”。今年上半年,X9累计交付13143辆新车,占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量的26%。然而,P7i、G6和G9等曾经的“全村的希望”,销量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于,小鹏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在当前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它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据悉此前小鹏制定的年销量目标为28万辆,其上半年目标达成率仅为18.57%。这也意味着如果要实现年度销量,小鹏下半年的月均销量需要超过3万辆。小鹏若要从存量车型中去挖掘销量大幅增长,在当前车市环境中并不现实。毫无疑问,小鹏还需要更多爆款车型。

MONA冲量,困难重重

不难看出,小鹏汽车将下半年的增长希望寄托在全新的MONA系列上。

然而,作为汽车市场的新系列,MONA没有太多认知度,在如今知名品牌林立的赛道中,其销售难度无疑非常大。要想冲量,MONA只能更拼配置和价格。就拿首款车MONA M03来说,就一直在强调配置比特斯拉更强。

在车身大小方面,比Model 3更长、更宽,空间更大的M03,与特斯拉一样采用纯视觉方案实现高速和城区NOA。但在续航上,M03高配版相比Model 3后驱版多了14公里,最长续航达到620公里。价格上,M03延续了小鹏品牌的一贯作风——“贴身肉搏但价格更低”。

不过,M03能否依托小鹏的技术以及品牌知名度打开局面,去跟燃油车乃至混动车中抢下市场份额,真的是一件说不好的事情。这不仅取决于该车型综合产品实力能否让消费者满意,更与MONA的销售体系以及团队建设有着直接关系。

还有一点颇为棘手的风险是MONA并没有和小鹏拉开足够大的品牌价格隔离区间,MONA可能会抢小鹏旗下其他车型的销量。MONA如何定价才能避免和小鹏左右互搏,如何在不损伤小鹏品牌势能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如何在这个国内最卷的市场里把纯电车卖出高销量,都是摆在何小鹏眼前的问题。

多方承压,小鹏靠智驾逆转颓势

在MONA前途未卜时,小鹏也再次遇到了生死时刻。

在“蔚小理”中,小鹏显然是目前承受最大压力的那一个。我们可以从小鹏财报中窥知一二。数据显示,其2023年净亏损为103.8亿元,如果不是大众汽车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小鹏汽车2023年的亏损将超过150亿元。而在过去三年里,小鹏汽车合计亏损达243.77亿元。

小鹏汽车的财务数据表现不好,销量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小鹏汽车无止境的研发投入。一直以来,小鹏汽车就自诩为科技公司,将“智能化”作为宣传卖点,所以小鹏研发费用主要投在了智能化方面。

很多人会说,小鹏研发费用高点算什么,这说明小鹏自主研发技术有积累有黑科技。话可以这么说,不过从目前实际效果来看,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并不一定能获得市场优势。智驾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不会是促成消费者购车的主因。

小鹏自家的G9就是最鲜活的案例,作为小鹏智能化的当家花旦,G9的智能化和智能座舱水平在同级竞品中无疑是名列前茅的,但是这并没有为小鹏带来特别突出的成绩。相反,比亚迪凭借技术更先进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超长续航、超低亏电油耗直接击中了许多网友的痛点,对于秦L的销量增长刺激明显。

其次,在车机系统、高阶智驾等能力上,小鹏过去大幅的领先也已经转变为小幅领先。接下来特斯拉FSD将在中国落地,华为乾崑ADS 3.0也将陆续搭载在华为系新车上,所以小鹏汽车在智驾方面并没有太多领先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回归小鹏智驾内部,其人事的频繁调整,对稳定智驾团队军心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MONA对小鹏的意义非同一般,承载未来的增长期望。何小鹏非常需要MONA,但市场或许不缺新系列新车型。目前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留给新系列车型的空间越来越少。以此来看,小鹏汽车下半年将同时面临现金流压力加大,市场份额下降,新车型前途未卜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公司也进入了新一轮生死大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