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今西方传进来的“一日三餐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作为统治者,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奢侈、礼仪、讲究,“一日四餐”成为专属帝王制度,甚至在上古的周朝时期,周王在吃过一日四餐以外,还要增加一份夜宵。

周朝、春秋和战国时期,帝王们吃的就是“八珍”(烤肉、生鱼片等)。后来到了汉唐时期,皇帝们依然执行着“一日四餐制”,每次吃的菜肴又多又好,都是当时那个朝代最顶尖的食材,和厨师最高超的厨艺做出的美食。

到了宋朝,餐饮文化流行,坊市出现,街边的小酒馆、餐厅纷纷推出自己的“招牌菜”。而宋朝时期的王公贵族们,也喜欢找寻百姓们喜欢吃的美食,这些美食逐渐演变,成为皇帝餐桌上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把皇帝吃的菜称呼为“御宴”。南宋有名将张俊宴请宋高宗吃饭,摆出足足196道菜,还有“闻菜”“看菜”等步骤,把御宴的等级推向一个高度。经过唐宋繁华又奢侈的推动,御宴的种类和精美程度又上升了不少。

到了明清时期,皇帝们就比较喜欢吃百姓们吃的食物了,简称“接地气”。但其奢华程度一点没变,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应该对那里展示的“皇室餐饮”有印象,皇帝一顿饭只吃一筷子,一张桌子上摆着百道美食,根本吃不完。

那么问题来了,各朝各代的皇帝御膳要做很多道菜,数目繁多,少则几十道菜,多则上百道菜,皇帝一个人肯定吃不完,就算和妃子们同吃也吃不完,那么下人们要如何处理这些吃不完的菜肴呢?

周朝时期,食材的获取和烹饪都很不容易,主要以五谷为主。周王吃的早餐会略显精美,是当天厨师们用新鲜的五谷和肉做成的,午饭、晚饭、夜宵都是吃早上吃剩下的饭菜,热一热又摆上帝王的餐桌。直到两汉时期以前,饭菜都是帝王自己消灭的。

毕竟古代时期的食物太宝贵,而且没有冰箱,保藏条件很简陋,所以帝王们自己坚持着“今日饭,今日毕”的原则,即便偶尔有剩余的饭菜,也是当做废品丢掉,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宋代时期,皇帝吃的饭菜多了,食材获取也方便,人们也学会在冬天取冰,夏季将冰块从冰窖里取出来,用来制作饮料、保存食物,简单的保存方法,使得宋代的大厨们有能力发挥,给皇帝做出上百道菜。

皇帝一餐根本没办法吃完,剩下的菜品多数赐给王工大臣和后宫嫔妃们。能够获得赏赐的臣子和嫔妃,会将这些饭菜当做莫大的荣耀,甚至互相炫耀,如果是不受宠的臣子或嫔妃,只有眼红的份。

明清时期,皇帝吃的饭菜就更多了,每天上百道菜,排场很大,每一道菜都是御膳房精心制作。但大多数菜都是走样子,外表好看就行,皇帝吃的无非是离自己最近的几道菜,一天还要吃四顿,吃几口就饱了,所以一顿饭也要剩下九成的剩菜剩饭。

一部分剩下来的菜,会赏赐给受宠的太监、宫女或大臣,比如慈禧太后爱吃甜食,炎热的夏季经常要吃冰镇下午茶,慈禧太后只吃一碗,其他下午茶会分给她身边的宫女们。

其他菜肴,会被宫女和太监们卖到宫外,品相好的卖给餐馆,让餐馆自己去研究如何变成自家的招牌菜。品相不好的、已经腐烂变质的菜,只能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倒在大锅里,加上其他调料酱汁,煮成汤羹糊糊,卖给普通百姓。

实际上清朝时期的皇帝吃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前一天做好的菜品,温热后端上来的,不比现在我们自己做的饭菜好吃。皇帝的铺张浪费,让御膳这个词听起来也不是很好听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