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据报道,我国台湾今年出现2例日本脑炎病例,其中1名男子在发病9天后死亡,患病中一度出现颈部僵硬、脸部神经麻痹等症状。

针对公众关注的日本脑炎,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所谓“日本脑炎”不是新型病毒,就是常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一般不通过人际传播。

卢洪洲表示,该病毒是在20世纪初首先在日本被发现的,科学家们从脑炎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了这种病毒,并据此命名为日本脑炎病毒。

日本脑炎不会出现人传人现象。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尤其是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在病毒流行期间,猪作为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在猪和人之间传播病毒。然而,人类感染病毒后,通常不能在血液中发现病毒,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病毒。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

卢洪洲分析表示,日本脑炎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病毒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的严重症状,包括神经系统损伤,脑水肿可致抽搐、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呼吸衰竭,这是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抽搐加重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进而加重呼吸衰竭,最终呼吸停止;各种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增加死亡风险。

卢洪洲表示,该病毒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早期患者,可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能对控制病情有帮助。然而,对于日本脑炎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的方法。

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日本脑炎正在被消灭,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卢洪洲建议,首先要接种疫苗,接种乙脑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儿童应按照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对于工作或生活需接触水稻田、禽畜养殖场等有感染风险者,也可前往指定机构自费接种。其次,做好防蚊灭蚊。如果怀疑感染了日本脑炎,建议尽快就医并向医生汇报蚊子叮咬和活动史,协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