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无意间发现,气味与情绪之间存在微妙牵连。

譬如,清新淡雅的花香能让人闻之心悦;

悠扬的檀香与木香,闻着令人心安;

困倦疲乏时,摘下薄荷盆栽的嫩叶,洗净后泡上薄荷柠檬水,那股清凉气息颇为醒神。

且,气味的存在也是分季节的。

一年四季,差别鲜明。

春天,是活力满满的草木鲜蔬之气。

像包春卷,将各式应季菜蔬切丝切碎,包揉进入吃食里。

一口咬下,便是春日味道。

再读到李易安的“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春欲放” 这三个字极妙,一朵花里绽放着整个春天。

有道是,春到人间草木知。

最能代表春日的意象,除了野菜、鲜蔬、春花外,还包括春茶。

聊起春茶,很多茶客总能想到它的鲜,它的嫩。

但今天这篇,且来换个角度切入。

浅聊一番春茶身上的灵魂特质——茶香。

话说在各地春茶里,涵盖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岩茶等。

春茶的基础常见香型,都有哪些?

《2》

一、毫香型

毫香,来自茶毫的香气。

茶树作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旗下有不少细分。

不少茶树品种在跨越漫长岁月演变后,形成了这样的特点——新生芽叶多茶毫。

芽头表面密集覆盖着毛茸茸的纤细茶毫。

翻开细嫩鲜叶的背面,同样也有不少毫。

茶毫的存在,具有疏水性,能避免茶树新生芽叶被雨水沤坏。

同时,还有防虫咬、防晒伤的作用。

于茶树而言,茶毫是进化出来的保护措施。

于茶叶而言,茶毫的存在,能够为不少春茶带来鲜明的辨识性毫香。

细闻下,似多种春日植物香气的综合体,格外清雅清丽。

茶叶圈子里,以毫香为代表的春茶,当属白毫银针、君山银针。

二、嫩香型

嫩香给人的感觉很独特。

似初夏时节的嫩蚕豆,将嫩豆子从豆荚剥开刹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气息。

也像挖春笋时,将锄头对准竹笋根部,一锄下去,嫩笋应声而断,断口处立马迸发出鲜香。

又或者,春日初生在田野边的马兰头、野芹菜、野荠菜、野蕨菜那般,脆生生的,又鲜又嫩。

嫩香,常出现在原料采摘细嫩的春茶当中。

最常见的领域,当属明前绿茶。

代表茶有明前龙井、蒙顶甘露、信阳毛尖、明前碧螺春等。

鲜嫩,可人。

三、兰香型

屈原屈夫子的“纫秋兰以为佩”,是香气如兰最诗意的写照。

兰花香,是茶叶中最常见的花香。

除了后发酵的黑茶外,花香兰香几乎在遍布在各式茶叶内,出镜率偏高。

不过,同样是兰花香,香气程度有别。

有野兰香,似空谷幽兰般,幽幽吐香;

有山林下的兰草香,兰花香与深邃的木质森林气息一同出现;

也有近赏一盆君子兰、春兰那般,闻到的花香格外馥郁持久。

六大茶类里,有兰花香的春茶可不少。

譬如,绿茶里的舒城小兰花;

譬如,白茶当中的白牡丹;

譬如,乌龙茶里的清香型铁观音、武夷水仙、奇兰、春兰等。

四、果香型

果香通常出现在发酵茶身上。

不发酵的绿茶,没有果香。

发酵程度轻微的黄茶、白茶散茶,也没有果香。

相对而言,果香集中在乌龙茶、红茶身上。

譬如,闽北乌龙茶当中的武夷岩茶,能找出不少果香代表。

果香肉桂、蜜桃香肉桂、果香大红袍等。

红茶的果香,相对更甜美缤纷。

带桂圆香的正山小种;

带杏子香的桐木野茶;

带鲜荔枝果香的妃子笑红茶等,都是其中典型。

五、清香型

清香,集中在绿茶身上。

对于清香的界定,圈内没有明确说法。

泛指比较清新、清爽、清秀的茶叶香气。

来源自茶叶自身,非后期加工所致,在绝大多数的茶客鼻子里,清香闻起来就是最常见的茶香。

不过在这里,大家要区分一个概念。

绿茶的清香,与清香型铁观音,不是一回事。

“清香”与“清香型”,看似一字之差,差别甚远。

六大茶类里,绿茶是不发酵茶,而清香型铁观音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产自闽南,归属闽南乌龙。

清香型铁观音,早在20年前曾经风靡过大江南北。

特指制茶工艺经过改革,降低发酵度,降低焙火的铁观音。

最常见的外形是颜色绿绿的颗粒状干茶,有浓郁兰花香。

与传统铁观音的外形、香气、滋味,截然不同。

六、火香型

茶叶本身是草木之躯,没有任何火气。

一款春茶身上若想获得火香,需要借助特定制茶工艺。

说得再直白些,要借助高温。

只有在高温条件下,茶青鲜叶内部的植物蛋白,才会迅速发生美拉德反应,生出火香。

代入生活场景联想,就是生豌豆、生瓜子、生核桃、生板栗,经过炒熟或者烤熟后,才能发散出浓郁香气。

以绿茶为例,按杀青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4大派别。

包括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一众绿茶里,也仅有经过炒青的绿茶,才会拥有炒豆香、板栗香等火香代表。

除了炒青绿茶外,经过高温焙茶的武夷岩茶,同样值得一提。

武夷岩茶工序繁杂,无焙火,不岩茶。

焙火之后,岩茶干茶条索同样会经历美拉德反应,从而形成焙火香。

当你拿到一泡岩茶后,不论大红袍、水仙、肉桂,剪开泡袋闻到干茶刹那,都是鲜明的火香。

闻着类似烤坚果、烤瓜子、烤海苔、烤焦糖那般,香气浓郁怡人。

七、奶香型

带奶香、乳香味的茶,在市面上有较强辨识度,颇具特色。

但纵观全局,能制出奶香的茶叶,数量不多。

绿茶里,部分因为树种特殊性,含有较高氨基酸含量的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白化品种,易出奶香。

乌龙茶里,有不少茶树品种,先天自带奶香。

在新式茶饮店里常见的金萱乌龙茶,便是其中代表。

但对老茶客而言,自带奶香的品种,也能列出不少名单。

包括金柳条、玉麒麟在内的一众岩茶名丛,都在其中。

此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岩茶肉桂。

虽然,肉桂本身的品种香是桂皮香,并非奶香。

但在山场好,做青到位,焙火程度恰到好处的机缘巧合下,也能做出带有奶香风味的肉桂。

岩茶里,素有“香不过肉桂”的说法。

肉桂作为岩茶热门品质,其香气可塑性,可见一斑。

八、烟香型

进入正题前,先区分概念:烟香与烟味有别。

部分炒青不当,工艺不佳的绿茶,出现呛鼻刺激的烟味,不能归入烟香阵营。

茶圈内,真正的烟香是好闻舒缓的。

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传统工艺的烟小种红茶。

烟小种,属于正山小种旗下,产自武夷山桐木一带。

制作烟小种时,工艺颇为讲究。

需要燃烧马尾松柴,利用袅袅上扬的松烟,让干茶吸附入内。

经过多次烟熏处理,这股松烟香,才能深入茶叶肌理。

久泡不散,香气持久。

用盖碗泡烟小种,哪怕连续多次用沸水冲泡,一直泡到8冲9冲后,那股独特松烟香依旧不会消失。

《3》

春茶之香,较清雅,能引人遐想到以下画面。

徙倚青竹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

走入其中,鼻腔内涌来的尽是春草之气。

舒朗,恬淡,尤为舒适。

茶香的解读,固有诗意的一面。

但从专业角度拆分下,能分出不少细致项。

包括树种香、地域香、树龄香、年份香、工艺香等。

一茶一味,一茶一香。

各美其美,各具特色!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