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由古猿的一个分支进化而来的,这点早已成为了生物界的共识。

通过对于人体以及发掘出的,大量古人类的化石研究中可以发现。人类由四足爬行进化到两足行走,各个阶段所经历的进化演变。

然而近些年在针对人体的研究中却发现,一块早就已经在人类进化中快要彻底消失掉的骨头“法贝骨”却没有顺应进化的大趋势,完全的从人体中消失掉。反而在近两百年来变得越来越多,拥有这块法贝骨的人类从十八世纪总体占比百分之十一左右,发展到了如今近百分之四十的占比。

那么这块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成为累赘的“法贝古”为什么没有进化掉,反而变的越来越多了呢?说到“法贝骨”我们首先要了解,这块骨头在人体内的位置,以及日常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曾逐渐淘汰掉了这块骨头。

法贝骨又被称为“豆骨”,位置就在膝盖的后方,与肌肉和大腿骨肌腱链接的地方。通常来说人类法贝骨的长度为十三毫米左右,主要的作用是为链接大腿骨的肌腱,提供一个比较光滑的接触面,用以消除此处肌肉筋腱的压力,提升关节的爆发力。很多灵长类动物以及大型哺乳动物,在膝部关节都有法贝骨的存在。

不过虽然法贝骨有着减缓膝关节处筋肉筋腱压力的作用,但这对从四足行走进化到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在实际功能上却显的非常鸡肋了。由于直立行走后,人体整个重心和膝关节受力方向的变化,导致法贝骨原本的作用,很难再体现出来了。

于此同时在直立行走时,法贝骨的存在反而增加了肌腱与骨骼的摩擦,造成了膝关节受力不均衡,加大关节处软组织的磨损。因此在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后,拥有法贝骨的人群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便越来越小,正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根据二零一八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近些年来法贝骨并没有完全,从人类的身体结构中消失掉。反而在近两百年来,于人口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拥有法贝骨的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迫近了百分之四十。这让很多专家感到不解和疑惑,本应逐渐消失的法贝骨,为什么又再次兴起了呢?

目前学界对于法贝骨“卷土重来”的现象,有多种猜想。不少研究者认为,法贝骨的出现和近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要知道人类早期的进化,主要是依赖于自然选择。在自然环境中更具备生存优势的个体,就活的更久更得异性的青睐,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来。反之缺乏竞争力的劣势个体,自身所携带的基因就容易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彻底的消失掉。

由于法贝骨对于已经进化到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是种相对比较鸡肋的器官。因此历史上的演化过程,也符合自然选择的基本规律。正常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人群中的占比理应越来越少。

可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也大大的延长了人类尤其是劣势人群的寿命。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的影响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而到了现代个体身体素质方面的微小差异,也不再是婚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影响因素了。这就让很多原本对于人体来说,总体弊大于利的器官组织,避免了因自然选择而被进化掉的命运。

实际上从研究结果显示来看,近代人类除了脑容量和婴儿的头围,还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之外。身体其余部分的演变进化过程,已经基本上陷入停滞了。发达的医疗体系和完善的生活环境,给了人类太多的选择和生存能力。也让人体失去了,最根本最直接的演化动力。

当自然选择不再成为,推动人体进化的主要因素之后。像法贝骨这样,从运动能力上对人类,产生微小影响的骨骼器官,会在进化掉前重新与人群中普及开来,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故而法贝骨的再次出现,或许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出现质的飞跃后所产生的,一个侧面的体现。

关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