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陈果说:“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时的慰藉者、精神的避护所,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当你经历了很多的人情世故,就会越发认同以上这句话,人多了,反而更加寂寞。
中年时,为了生活,不得不耐住性子,去靠近某些群体,也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到了五十岁,人生就接近天花板了,也开始有积蓄了。同时,人也要走下坡路了,进入了新的阶段。
因而,聪明的人,会慢慢淡出群体,不跟一群人吃饭聚会,旅游,变成了常态。
01
人多的聚会,不如私交。
鸿门宴,称为千古饭局,是刘邦的人生关键节点。
在宴席上,项庄舞剑;刘邦和项羽在唇枪舌战,刘邦为了保全实力,不得不服软;范增在一旁,授意项庄,“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樊哙、刘邦提前离小,张良在背后做掩护......
想一想,这顿饭有多乱,喝酒不过瘾、吃饭没有吃饱,时刻提心吊胆,老想着要逃之夭夭。
是啊,在饭局上,多待一分钟,都觉得很危险。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和珅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常常一起外出吃喝。
有一回,和珅请纪晓岚吃饭,还请了几个大臣作陪。
饭局刚开始,和珅就喊出一条狗,然后嘲讽:“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正在做侍郎一职,这侮辱怎么能承受呢?
冥思苦想之后,纪晓岚开始反驳:“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当时,和珅的官职,就是尚书。
饭没有吃好,酒杯端起来,就互相攻击。这还不如丢掉酒杯,饿一顿。
我们可以想到,在人多的聚会上,到底有多少害处。
其一,人多了,喝酒的事情就管不住了,场面很乱。
作为东家,要是因为谁喝醉了,出麻烦了,这是要受到连累的。陪酒的人,也许是不怀好意。
大家互相说虚伪的话,等酒醒了,都不算数。
其二,你和一群人吃喝,人情留不住,应该是很多人的名字,都记不住。
大家不互相算计,就已经不错了。
若是有人冲利益而来,或者群里有好色之徒,那就把人情都败光了。
作家三毛说:“有教养的人在没有教养的人群里不会得到尊重。”
在堕落的人群里,寻找真正的感情,想一想就很不靠谱。
五十岁之后,舍去多余的社交,留三五知己,就能富养感情了。
你也不要求谁办事,也不要继续赚大钱,在职场上也开始退二线了。看清了人生真相,就对聚会,不在乎了。
能够滋养你余生的,有那么几个要好的朋友,能够小酌一杯,就足够了。或者你习惯性回家吃饭,夫妻对坐,是另一种幸福。
02
人多的旅游,不如独行。
几个家庭组合在一起,或者一群亲戚朋友混在一起,开车旅游,互相照顾,想象起来是很好的。
但是你和人群去旅游一次,就多半会厌恶。
过年时,我和几个老表组队,去了一趟广西。
一开始,看山看水,好不热闹。
到了傍晚,大家吃饭,消费了一千多;夜里睡觉,又是一千多。
钱都是我和大表哥垫付的。
第二天,继续出发,去海边看看。但是有人就不乐意了,说:“我常常看大海,看腻烦了。还是去看瀑布。”
意见不能统一,大家争吵了半个小时。
按照求同存异、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我们去了海边,但气氛不对劲,有人没精打采,还说风凉话。
回到家,把账目算了算,按照家庭进行分配。有人不乐意,因为他家只有两口人,别人家有三口四口人。
按照人头算费用,也有人不乐意,因为有的家庭孩子多,吃得少,睡觉也是跟随大人,没有额外的费用。
风景不错,但是气嘟嘟地看,气冲冲地回家,那就没有什么好看了。
一大群人去旅游,起码有四个坏处。
首先,你得迁就大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看风景。有的风景,你喜欢,别人讨厌,玩不到一块。
然后,金钱上,总有人斤斤计较,从而无法平摊,也不会真正的公正。你让别人大度,但是别人不愿意。
再后,一路上争吵不休,会冲淡出发时的兴致勃勃。
最后,人多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带孩子的家庭,一不留神,孩子就跑远了。
有一位作家说:“我知道一件事,你们当中唯一真正快乐的,是那些没法去服务人群,自己发现如何服务的人。”
服务别人,这是很快乐的事情。可是亲戚朋友都是平等的,谁愿意当服务员?谁能吃亏是福?
既然都不愿意吃亏,都要享受,还占便宜,那就不如一个人独行。
五十岁之后,你想外出,放松自己。并且你有了独行的能力,为什么要合群呢?
若是独行不安全,你可以带着老伴,就足够好了。想去哪里,在哪里停留,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03
在社交上,做好“断舍离”,真的很重要。
关于饭局,请记住《舌尖上的中国》里一句话:“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们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
美味的食物,在山水之间,但更多是看你和谁一起吃。建议,和家人小聚,大家有说有笑,最开心。
关于旅游,记住陈果老师的话:“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五十岁之后,孩子长大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也不错,还有了存款和房子。职场上,也不求什么大的作为了,更不要轻易冒尖。
不和一大群人相聚,少了别人的热闹,多了对自己的热情。
别人的烟火气,对你来说,往往是寒气。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