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东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86项,位居全国第二位。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山东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海报新闻有理数工作室解码山东非遗的出圈秘笈,看这些熠熠生辉的匠心传承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人类在早期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在采食植物和狩猎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可以用来防治疾病的物品,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即产生了所谓的药品。特定的种族或人群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物质基础,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它具有地域性、实践性、人文性、传承性的特点。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截至目前,山东省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在册的传统医药已有6个项目。
按照山东的传统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的年份划分来看,分别为:2008年2项;2014年2项,2021年2项。
【山东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保留了古代作坊生产的某些特点,选料精当、投料有序、工艺独特,包装和仿单蕴含传统文化气息,深受医者和患者的信赖。
山东省东阿县是阿胶发源地和主产区,阿胶生产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明代中后期,达到“妇孺皆通熬胶”的鼎盛时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阿胶之乡”、福牌阿胶的原产地保护区及唯一生产地。东阿阿胶传统工艺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五十多道工序,全为手工操作,尤以熬胶、晾胶最为复杂,其间挂珠、砸油、吊猴等环节最显功力,操作六七年始摸窍门。东阿阿胶工艺规程列入国家医药局首批科技保密项目。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仙膏制作技艺)
二仙膏制作技艺,是济宁高新区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传承百年的传统中医药技艺。广育堂国药“二仙膏”制作技艺是国家中药炮制技术的典型代表,工序繁杂,要求也极为苛刻,制作要经过选药、炮制、浸泡、发酵、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熟化、品评、灌装等十三道工艺,九十九道工序,通过炮制使药材达到很好的疗效。为传承古法炮制技艺,广育堂国药建成古法炮制传习所和二仙膏古作坊,建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示范基地,不仅还原古老的炮制技艺,同时还培养一批批中药炮制人才,弘扬传统文化。
中医正骨疗法(徐氏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药物的特色,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常常形成一种独特的疗法和某个著名的流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广泛深入,中医骨伤疗法有一种趋同倾向,但某些著名伤科专家和著名伤科流派的地域特色、手法特色和用药特色依然存在,与西医骨伤科相比较,中国正骨疗法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传统中医药文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
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在企业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的制作中。质量是宏济堂制药永恒的主题,从药材选购的“五不要”(不是一等货不要、陈货不要、有杂质的不要、非药用部分不要、产地不是最佳的不要)到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宏济堂始终坚持“不断地、持续地、永久地提高产品质量”。
宏济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汲取祖国宝贵的中医药文化之精髓,不但秉承和延续了北京同仁堂乐凤鸣编纂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而且兼收并蓄,融汇了以“秘传九转保坤丹”为代表产品的千芝堂以及由千芝堂、赞育堂、至善堂、济鲁药店、东运生等老药店组成的永昌药厂、艮一堂药厂等制药技术,实现了始祖乐显扬“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的文化理念。
中医正骨疗法(新泰孟氏正骨疗法)
孟氏正骨创始人孟子后裔孟玉堂,字浩然,始创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经有19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具有影响力而且为数不多的,祖传正骨北派系之一。孟氏正骨主治骨折、脱臼等一切运动系疾病。孟氏正骨疗法独特,主要表现在手法、柳木小夹板、中药制剂方面,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源远流长的孟氏正骨疗法以“天然药物、绿色疗法”为特色,以简、便、廉为特点,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力学的完美结合。不开刀、病程短、费用低,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骨伤医疗方法。孟氏正骨史上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由于孟氏正骨源远流长,不断丰富,加之它有大量神奇的民间传奇故事和医患佳话,从而形成了兴盛不衰的品牌和知名度。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
文案:王锦川
设计:杨帅先
策划:魏鹏 冯世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