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关系和产业链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供应链稳定,纷纷加速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凭借人口和政策优势受到诸多制造企业的青睐。


       但有时候具备竞争力并不代表最后就一定会取胜,换个角度来想,有些所谓的优势也可能是制约发展的劣势。
       印度制造业,真的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吗?
       一、苹果前车之鉴
       长期以来,苹果公司为了摆脱对我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一直在寻求“果链”的部分转移,
       而以印度、越南为首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好能够满足苹果对产业链布局的需求。


       按照苹果的规划,待其产业链分布均衡化以后,印度方面分摊的订单份额会达到25%,不过现实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目前印度分摊的苹果订单仅有约5%,
       且经历过几轮的合作之后,可能苹果并不会继续在印度追加过多的投资。
       本来在苹果的“算盘”里,印度可以提供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过现实却是印度工厂生产的配件中有近一半都是瑕疵品。
       其实早在正式投资印度之前,苹果曾“尽职调查”过印度国民的总体文化和劳动素质,不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近50%的次品率,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绝不可接受的严重损耗,
       若是印度不着手改变这一现状,恐怕连苹果5%的订单也要失去。
       二、印度制造业困局
       目前印度国内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困局就是产业工人的文化和劳动素养过低。受种姓制度影响,印度国内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分化明显,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屑于流水线的工作,而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则无法胜任常规工作。


       印度承接的订单本来就以低端制造业为主,
       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填补制造缺口,印度的制造业很难会拥有好的前景。
       再者,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所谓的福利政策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所“优化”。
       印度各邦的自主权很高,民粹主义之风盛行,起初进入印度很容易,但想要完全打通印度市场或全身而退并非易事。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很大,绝大部分消费者只会为中低端产品买单,这些商品的整体利润都不是很高。
       想要靠销量取胜,就必须在性价比上做到极致。


       此外,光具备性价比还不够,印度国内消费者普遍具有排外情绪,
       再加上印度对本土企业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想要突破“重围”也是需要一定运气的。
       印度本土企业的仿造能力极强,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取而代之。
       事实上,一直标榜自身青年占比率高的印度如今也正在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现如今印度国内的人口出生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


       三、潜力亟需兑现
       印度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超十亿级消费市场还有各类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这些条件对于一家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在全球产业链加速转移之际,
       印度可谓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大量制造企业纷纷选择把部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
       凭借在投资、消费和外贸领域的突出表现,印度得以迅速跃升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并大有取代英国的趋势。
       只是在优势兑现的过程中,印度的“口碑”正在加速崩塌。


       网络上一直在炒作富士康计划在印度境内新建一家超级工厂,而印度政府相关部门也对此事进行了高调回应,
       不过富士康方面的反应却比较冷淡。
       看到印度方面的大肆炒作,富士康官方很快便给出“
       没有在印度建设大型工厂的计划
       ”作为回应。苹果的前车之鉴,让富士康赴印投资的步伐慢了下来,甚至可能完全放弃把产业链转移到印度。


       四、总结
       作为苹果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富士康看到苹果在印度的遭遇后也随即放缓了赴印投资的步伐,或者干脆把目标转向他国,
       毕竟以流水线制造业为生的富士康经受不起50%的次品率。
       若是连中低端制造业都留不住的话,印度又如何向高端智能产业进发呢?
       不可否认,目前印度国内拥有的资源对于普通制造业企业来说完全可以用“顶配”来形容,
       只是现阶段这些资源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在土地、资本和人这三种要素中,印度现在亟需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尽快填补人力缺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