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手机主流市场,已演变成固有格局。苹果、华米、OV、荣耀和中兴兵分天下,很难再见到功能机时代的百花齐放。
可即便再牢固的矩阵,依旧存在变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入局,华为、小米甚至是半途而废的苹果等,车市好不热闹。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不鲜见,汽车厂商跨界造手机也不在少数。
4月1日,愚人节当天,极星在社交媒体发文“前有智慧出行遥遥领先,后有人车家全生态,下一个是?”。其中,前者代表华为,后者代表小米,而极星口中的“下一个”则非常耐人寻味。
虽然外界对于极星“手机”的消息并不多,但可以明确的是,官方已经开始准备预热造势了。紧接着,极星科技担任首席运营官(COO)陈思英在下面评论到“敬请期待”。
极星“手机”在路上
对于下场造手机一事,极星早已开始谋划。
早在去年11月举办的“极星摘星之夜”活动上,极星就宣布将推出自家手机品牌,并命名为“ Polestar Phone”。按照当初的计划,新手机会在今年(2024年)3月完成首发亮相。
进入2024年以后,时间也开始临近,极星Polestar Phone的入网证件照,出现在了公信网官网。从证件照来看,极星 Polestar Phone 的外观,与前不久魅族发布的21 Pro基本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6月,极星与星际魅族建立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合资公司,前者持股49%,后者持股51%。根据规划,合资公司将在星纪魅族的现有技术平台Flyme Auto基础上开发在中国销售的极星汽车操作系统(Polestar OS)。
加之,极星和魅族背后都有吉利这座靠山,极星手机的诞生自然少不了吉利在其中扮演“红娘”的角色。
虽然官方对于新手机详情透露并不多,但从网上流出的信息来看,这款手机由魅族和极星的哥德堡设计团队合作完成,搭载极星OS系统。外界预测,这一系统很大概率就是基于魅族Flyme OS而来。
配置方面,参考魅族21 Pro,预计国内版本将搭载高通骁龙8 Gen 3处理器,并支持高达16GB内存和1TB存储空间。由此,魅族手机与极星手机也被形容为“同身不同名”。
星纪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将极星这款手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甚至将其比作华为保时捷Design系列,表示:“肯定要做到这种程度,卖到一万块钱”。
只不过,网友们对于极星造手机似乎并不太买账,不乏诸如“卖出送手机,不送没人买”“买魅族的人,为啥要买极星手机”等言论质疑,给极星手机的后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针对极星手机是否会推出几款机型这类问题,沈子瑜直言:“魅族已经有很多,我们只做一款。”他还补充道,新手机主要面向极星车主并且认可极星 lifestyle的用户。
换言之,极星这款手机极有可能不会大规模在市场流通,更多是对极星用户的专属打造。
车机互联成常态?
“汽车企业该不该造手机?”
针对这一问题,外界看法不一。有人觉得这是企业“吃饱了没事干乱花钱”,但有人却觉得“这是手机和汽车之间的双向奔赴”。
跳脱于汽车厂商的口嗨,真正将“手机”业务铺展开的,目前仅有蔚来和吉利旗下极星这两家车企。
早在2021年,母公司吉利就已经有打造高端手机的决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汽车智能化前景广阔,不能只停留在汽车产业。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直到2022年7月,吉利经过一年的筹划,终于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并宣布收购魅族79.09%控股权,正式进军手机行业。
收购完成以后,吉利又再次提出大胆设想:让手机成为汽车的一个零部件,为汽车输送新功能,升级手机就是升级车机配置。
这一点沈子瑜在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我们与友商(暗指华为)类似,做智能电动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众所周知,车机问题向来是吉利的痛点之一。早前,无论是吉利品牌旗下车型,还是其最新推出的主打智能高端的极氪品牌,关于车机卡顿的用户反馈都不在少数。这也解释了为何吉利如此执着于自己打造手机,甚至不惜重金收购魅族股份。
一方面,吉利试图通过借助魅族Flyme OS系统,以此来改善旗下车型车机卡顿问题。另一方面,华为Harmony OS赋能问界、小米HyperOS赋能旗下自造汽车带来的直观行业改变,也让吉利意识到了车机互联往后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极星而言,造手机是其次,更多是吉利搭建车机互联生态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通过车机与手机之间深度绑定,实现更流畅、更便捷的操作,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也有观点认为,无论是车企与手机大厂的“双向奔赴”,还是车企自造手机一体化,汽车和手机两方代表的消费群体利益冲突会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在用户数据共享层面。
比如,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代表车企之一蔚来,其消费群体使用苹果手机的占比很高。但在创始人李斌看来,苹果对汽车行业非常封闭,甚至一些接口根本不开放,“这才选择亲自下场造手机”。
对于车企而言,短期内打造手机这事看似并不划算,但从长远去考虑,如果企业能够完成消费电子与车端的链接,未来升级迭代将变得更为轻松。
处在智能化的下半场,车企“造与不造手机”的观点博弈还将持续很久。但在未来,不同终端互联互通、构建全场景的数据生态等,或将成为车企抢占的下一高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