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政绩卓著,清正廉洁,三次被举为“卓异”,于成龙作为一个官员,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其清廉自持,始终如一的操守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康熙帝称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刚到广西罗城县赴任时,形势极为险恶,这个刚刚纳入清朝统治版图两年的县城,前任知县一死一逃,县城只剩下六户人家,连随从人员都跑光了,他便在土地庙安居,临时办公,当地百姓见于成龙不带家眷,生活清苦,便主动给他送来一此土特产。于成龙一概谢绝。他说:“我一个人无需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去孝敬父母如同我受。”于成龙在任期间,废寝忘食,剿匪捕盗,公正断案,抑恶扬善,当地治安改观,社会安宁。他还倡办学校,传播文化,风气为之一新。他的人品绩效,被康熙发现后,即被委任为四川合川知府。
于成龙严以律己,不做交际馈遗之事。他不带家属赴任,不许仆从挥霍,生活极为清苦。但是,他作为朝廷命官,对百姓却是体恤有加。于成龙始终能够以百姓为念,为此他甚至不怕得罪上司,不怕得罪朝廷。在四川合州知州任上,他体恤战乱后生活困顿的百姓,停止百姓给府上送鱼之惯例,并上疏反复陈述地方百姓的苦难。知府为之汗颜,于是裁革扰累民间的事情10余件。
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时,已年逾花甲。“两江”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虽然沃野千里,富庶丰腴。而于成龙仍然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每餐必食萝卜青菜。主仆无茶可饮,采槐叶充之。天长日久,府衙后的槐树,枝朗叶疏。于成龙到任后,恰逢江南屡遭风雨袭击,灾情不断,他经常为了“留米赈饥”,而以稀粥青菜为食。“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佐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为感念他,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
在武昌知府任上,有一年中秋节,于成龙的儿子从山西千里迢迢去探望他,告知祖母病重,要父亲告假回乡探病。于成龙的儿子从家乡带来了一只腊鸭,给父亲下酒。父子俩只切了半边腊鸭,草草过了中秋节。节后,于成龙请假获准,父子上路回家。因于成龙盘缠不够,路上没钱买菜吃,只好又把儿子从家乡带来的那半边腊鸭带上做菜肴,一路风餐露宿,回到家乡。此事传到广西,老百姓非常感动。罗城县乡亲就送一个绰号给他--半鸭知县。
康熙十九年(1680)中秋节,有一名知县给于成龙送礼,于成大为恼火,于是写告示严禁送礼,他说,送礼一事,是级别平等的人用交流感情的。如两个人级别相差太大,则无交情可言,也就无送礼的必要。并规定“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有过路报礼者,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并行题参,决不姑于成龙的剖析人情人理,并抓住节日这个节点禁止送礼。时至今日,严禁节日送礼,看来也不过时。
康熙二十年(1681)十二月,康熙考虑到江南是财赋重地,必得清廉能臣前往料理,方能澄清吏治、有益民生,遂特旨授于成龙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他与小儿子租了辆驴车做交通工具,并各带数十文钱做投宿旅费,路上从不麻烦驿站,也从没有动用过一文公款。
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个中奥妙倒是不难猜测。因为他出任两江总督以后,南京地方官怕是不能穿绫罗绸缎了,都要改穿布衣了。果然,他出任两江总督后,总督衙门的官吏受到了严格约束:官僚、巨商都改穿了布衣;高门大户将大门楼改建成小门楼;少数恶霸都避居他乡。其中有不少人是慑于于成龙的威势,表面上表现出改邪归正的样子,背地里却极力造谣诽谤他。由于众口铄金,连一向对于成龙颇为信任的康熙皇帝,听得多了也起了疑心。于是,康熙暗中派人前去调查。通过调查康熙得知实情后,感动得流泪。于是,他拿出宝剑斩断桌子说:“如再有人说于成龙是贪官,这就是他的下场。
于成龙出仕多年,官到直隶巡抚时,康熙帝恩准他回乡葬母。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有一个结发妻子。阔别20年以后,到这时才得一见。其妻为他散发就寝时,不禁落泪。于成龙问其故,其妻说:“昔日为你梳发,一头青发为妻一手拢都拢不过来。为何第二眼瞧时竟换成了这满头的白发,还只剩下这稀疏的一小撮。于成龙安慰道:“为夫的头发虽然白了、少了,可为夫的官是越做越大啊!”一句话调侃了他的清操苦节。于成龙一一生衣着朴素,从不置办华丽的衣服。他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见着无不泪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