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刘禅到底是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昏君?他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真的“傻”?众说纷纭,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
       刘备在白帝城病逝时,将小阿斗(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他害怕诸葛亮权势太大,危及到宝贝儿子刘禅的性命,于是对诸葛亮说出了“如果小阿斗可以辅佐,便辅佐,如果他不称职,你可以取而代之”之类的言语。诸葛亮听了之后,痛哭流涕,当场表示一定要竭尽所能,报答刘备对他的三顾茅庐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听了之后,还是不太放心,让刘禅认诸葛亮为父,尊称诸葛亮为“相父”。


       后主刘禅登基后,诸葛亮作为“相父”,在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穷尽一生,呕心沥血,病逝五丈原,也没复兴汉室江山。
       如果诸葛亮听从刘备临终前的劝告,一脚踢开刘禅,他自己当皇帝,能统一天下吗?答案令大家失望了,不能一统天下,仔细分析有三个原因。
       其一,蜀国和魏国相比,人口太少了,即使和吴国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在古代,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人口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蜀汉灭亡时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数,来看看三国之间的差距。


       三国灭亡时,魏国一共103万户,443万人,蜀国28万户,94万人,吴国52万户,230万人。由此可知,魏国人口最多,大概是蜀国人口的五倍之多,吴国的人口大概也有蜀国人口的两倍。
       也就是说,魏国能够动员的军队人数是蜀国的五倍,种植的粮食也是蜀国的五倍,生产的军资器械也是蜀国的五倍,总之,魏国的什么东西也都比蜀国多。蜀国很难和魏国抗衡。


       其二,蜀国的人才和魏国相比,太少了。
       现在我们讲究人才兴国战略,各省各市各县都给出丰厚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如博士给五十万安家费,硕士研究生给二十万安家费,本科毕业生补贴五万等等。由此可知人才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
       三国时期也是如此,魏国的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最富饶的中原地带都被魏国占据,人才也最多。在曹操打天下时期,曹营兵强马壮,战将千员,谋士也数不胜数,如曹魏宗亲八虎骑、五子良将、荀彧、程昱等五大谋士等等。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扬州和荆州占据一部分,但是当时的南方并未得到完全开发,有许多地方还是不毛之地,人才自然也少。
       蜀国只有一个益州(汉中只是益州的一部分,荆州丢了),虽然幅员辽阔,但和中原地带相比,相对落后,人才最少。
       其实,吴国和蜀国的许多高级人才,也来自魏国领域,如太史慈是山东人,张昭来自徐州,诸葛亮和诸葛瑾来自山东琅琊郡,关羽来自山西运城,张飞来自河北保定,马超来自西凉,姜维来自天水郡等等。总之,蜀国的高层大部分来自魏国疆域,但是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稳定下来后,魏国本土的高级人才不可能外流,吴国和蜀国的人才逐渐匮乏,死一个少一个。久而久之,蜀国和魏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其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
       蜀国本身国力就比不上魏国,但是诸葛亮多次劳师动众北伐,每次都无功而返,消耗的都是蜀国的国力,而魏国面对诸葛亮及姜维的北伐,他们派出一少部分军队,牵制住蜀军,大部分地方都在屯田,休养生息。久而久之,魏国越来越强,蜀国越来越弱,于公元263年蜀汉被灭。
       结语
       即使诸葛亮取代后主刘禅,成为蜀汉皇帝,他也无法改变蜀国人口少、人才匮乏的现状,多次北伐之下,难逃被灭的下场,因此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