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我这是不是要猝死了?”
张大爷今年61岁了,刚退休在家享受生活,每天早睡早起,下午还不忘散步锻炼。
但最近发生的事却让他很郁闷,就是他总觉得胸口时不时就“刺痛”几下,虽然时间很短,但感觉却很强烈,就像被针扎的一样。
他心里犯起嘀咕,这不会是要猝死了吧,于是急急忙忙来到医院,才有了开头的那句话。那这真的是猝死前兆吗?猝死又有什么规律呢?跟着小九了解一下吧。
一、心口刺痛几秒,是猝死前兆还是心脏病?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这种时刻,突然感觉胸口刺痛,但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此,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惠慧表示,胸口偶尔出现刺痛且位置不固定、持续时间只有几秒,一般无需过多担心,这既不是猝死的前兆也不心脏病。具体情况则还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持续性剧烈的胸痛,这多是急性病症发出的信号,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发现后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就诊。
猝死发生前身体会出现一些信号,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心血管科主任银鹏飞表示,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这3个症状是最为常见的。
异常先兆一:感觉到短暂的心绞痛、吞咽费劲,部分患者会有3~5分钟的胸闷症状。
异常先兆二:胸口感觉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且有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
异常先兆三:血压正常的人突然出现低血压,且有冷汗、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一般会在情绪激动、饱餐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这些症状所出现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只有几分钟、有些人则有半小时,但大部分的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只要是出现症状,都要及时就医。
二、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
网络上很多猝死的案例,都是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年轻人,他们为什么发生了猝死呢?猝死的人群有什么规律?
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上刊登了一项涉及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结果发现猝死人群身上存在5个特征。
1.猝死者过半“太激动”“太劳累”
诱发猝死的原因中,占比较高的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其余的诱因包括有饮酒、轻微损伤等。
本身没有心脏病的年轻人,对于猝死这件事存在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常常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而这些均是导致猝死发生的主要行为。
2.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中占比最高的类型,比例达到了57.8%,其中过半患有冠心病,而肺源性猝死占比为21.6%、脑源性猝死为9.21%。
对于有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3.发生猝死前,伴有以下体征
猝死前患者身上会有一系列的体征,约有20.1%为突然发作、16.71%在睡梦中出现、7.49%出现呕吐症状,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头晕、胸痛等症状。
4.猝死患者中,高血压最常见
猝死人群中约有37.95%罹患高血压,除高血压外,约有30.02%罹患心脏病、23.79%罹患糖尿病。
5.30岁~63岁,是高发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最为高发的阶段。
中年人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下,生活压力大,常加班熬夜,容易导致“三高”,而“三高”容易诱发冠心病,最终可能会导致猝死。
三、猝死有四道防线,每一道都很关键
猝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保护好这四道防线,可帮助预防猝死发生。
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有助于从根本上预防猝死。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作息规律、积极控制三高等,这些措施可有效预防斑块生成,即便是已经有斑块的人群,也能延缓其发展的进程。
第二道防线:发生了斑块的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服用药物,同时定期随访,将斑块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下,预防斑块破裂。
第三道防线:在斑块不慎破裂后,就要防止室颤发生,要保持冷静采取舒适的体位就地休息,立即呼叫救护车,注意强调要带有除颤器的救护车。
第四道防线:已经发生了室颤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每按压30次进行人工呼吸2次,重新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
引起胸口刺痛的原因有很多,相较于刺痛几秒,长时间剧烈胸痛更加需要关注,可能会引发猝死,在日常生活中,要构筑好防线,远离危险。
参考资料:
[1]《医生解剖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四分之一是“太激动”,四分之一是“太劳累”!》. 健康时报 2020-05-09
[2]《@心内科医生:胸口一阵刺痛,是心脏出问题了吗?》. 生命时报 2021-05-19
[3]《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上升!预防猝死的4道防线,一定要守住!》. 健康时报 2023-04-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