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人体一种液体代谢产物,由肾脏形成。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尿液的颜色一般为淡黄色或者是无色,而且没有比较明显的异味。

  但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人在排尿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状况。一旦反复出现这些异常,必须引起警惕,极有可能与肾脏出现问题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排尿时出现哪些异常与肾脏疾病有关?

  一、尿液中出现细小泡沫

  如果在排尿的时候,尿液当中出现一些泡沫,极有可能是由于患上一些肾病导致。

  因为在发生各种肾脏疾病之后,肾小球的滤过滤功能也会快速下降,就会导致血液当中的一些糖分、无机盐等成分进入原尿当中,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将这些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就会直接进入尿液中并排出体外。

  那么在尿液内会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一些胆红素,就会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发生改变。那么在排尿时,尿液中就会出现一些泡沫。

  导致出现泡沫尿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在身体过度缺水的时候,也会出现泡沫尿现象。但这种气泡比较大,而且很快就会消散。如果是肾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的泡沫尿,这些泡沫非常的细小,而且很长时间难以自行消散。

  二、尿液颜色性质改变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尿液的颜色为淡黄色,只有饮水过多的时候,尿液才会变得比较清澈。但如果肾脏出现问题,比如患有一些肾脏炎症或者是肾结石,甚至是肾癌的时候,尿液的颜色都会发生改变。

  由于肾脏内出现了炎症、结石或者是一些癌细胞,使得尿液的颜色变深,比如变成茶褐色,甚至是血色。如果患有肾盂肾炎或者是肾脓肿,还会出现乳白色尿液。

  除了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以外,尿液的浓度也会增加,尤其是在患有一些肾脏炎症的时候,尿液会变的比较浑浊。

  除此之外,如果肾功能严重受损,比如在出现肾衰竭或者是尿毒症的时候,尿液中会有较多的尿素氮等成分,排尿时,尿液会散发出比较严重的氨水味。


  三、尿液量发生异常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每天排尿量一般为1000~2000ml之间,在夜晚的时候尿量会相对减少,而且在排尿时,并没有任何的疼痛等不适感。

  但如果患有一些肾脏疾病,比如在患有各种肾炎的时候,尿量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而且很容易出现尿频或者是尿急以及尿痛现象,尿道口还会有灼热、疼痛等一系列的不适。另外,有些人在夜晚的时候,排尿量会非常多,甚至超过白天的尿量。

  总而言之,如果在排尿的时候出现以上三种异常表现,基本上与患有一些肾脏疾病有关。

  所以在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应快速前往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然后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每天还应适当补充一些水分,能够有效改善排尿异常等现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