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社交媒体上,又有消息指向理想汽车裁员,“MEGA团队收缩,转为品牌孵化和小团队作战”。

对于这一说法,理想汽车方面目前并未回复。不过,理想的裁员风波实际上起于今年4月,源头也是MEGA的上市。

3月1日,理想MEGA正式上市,新车零售价为55.98万元。在上市前,MEGA被理想内部寄予了打开高端MPV市场的厚望。

但现实却未能如愿。MEGA正式上市后,由于其定价和独特的车型造型,口碑出现两极分化。而后MEGA的失利,也导致理想的销量和发展节奏受到很大影响。

MEGA上市失利,打乱理想销售节奏

官方数据显示,理想3月交付新车28984辆,同比增长39.2%;一季度共交付80400辆,同比增长52.9%。虽然实现增长,但造车新势力的销冠落到了问界头上,其一季度销量为8.58万辆。

更重要的是,理想汽车还同时下调了全年交付目标,将80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调整为56万至64万辆。

发布一季度销量之后,理想汽车被传出了裁员消息。一位自称理想汽车员工的账号在社交平台称,理想汽车新offer全部暂定审批,17(级别)岗以上会有少量股票,但可能与绩效等考评等级挂钩,低绩效无法套现;理想全部预算缩减30%以上,人员架构按照年销80万辆布置,人员相对冗余,下一步将要裁员。

对于裁员的传闻,理想汽车方面进行了否认,称网传裁员及预算大幅缩减均为不实消息。

对于理想MEGA的销售出师不利,3月21日,李想曾发布内部信进行反思:

一是理想MEGA的节奏问题。理想汽车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因此,接下来会把理想MEGA按照从0到1的节奏去经营,聚焦核心的用户群体以及高端纯电消费能力强的城市,然后再向更多的城市和更大的用户群体进行推广。

二是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的问题,让原本公司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接下来理想汽车将降低销量预期,回归健康的增长,聚焦用户而非竞争。回归擅长的用户价值提升和经营效率提升。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还宣布调整组织架构。4月3日,理想汽车发布内部全员公告宣布对现行的矩阵型组织进行升级。此次组织变动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车的CEO办公室,从原有涵盖品牌部、产品部、商业部、战略部、供应部的部门变更为“产品与战略群组”。

按照理想汽车的说法,此次组织升级是内部信后高效快速地改错落地,将着重解决价值传递链条过长的问题,避免让过于复杂的流程降低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

4月18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全新理想L6,价格为24.98万-27.98万元。除了理想L6,今年理想汽车还有3款纯电动新车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陆续上市,这表明理想的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拓展。此次的组织升级,也算是为理想汽车后期的用户运营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和内部协同配合提前布局。

诉讼缠身,投资者不愿为MEGA的失利买单?

但是,不管是李想就MEGA的上市进行内部反思,还是调整内部组织架构,都没能平息投资者的不满。

同样在5月15日,名为“国际律师”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理想汽车全球投资者集体诉讼(及目前全部在征集的美股集体诉讼)》。

内文提到,近日,理想汽车Li Auto Inc因证券欺诈案已经被投资者集体诉讼至法院。在诉讼中,投资者指控该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诉讼期间进行虚假陈述,违反证券法令投资者受损。投资者向法院申请判令理想汽车赔偿因其违法行为导致股价下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在集体诉讼中,投资者指控了理想汽车的以下做法:

理想在推出首款电池电动汽车车型Li MEGA时,夸大了市场对车辆的需求和运营策略的有效性。因此,该公司不太可能达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预期。前述事项一经披露,很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该公司在本案诉讼期间的公开声明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

从这一纸诉讼看,说到底,仍然是MEGA惹的“祸”。

实际上,对于MEGA的上市,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一些的教训。

3月2日,理想MEGA发布的第二天,理想汽车港股大跌超10%。之后理想汽车股价一路走低,跌超40%。5月16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跌至99.7元港币,与3月1日的179.2元相比,接近腰斩。

跌跌不休的股价,应该是投资者集体诉讼理想汽车的主要原因,或许在他们看来,不应该为MEGA的失利买单。

比如理想股东之一的美团CEO王兴,也明里暗里表达过不满。在理想L6发布后,王兴曾点评道,“MEGA 有点像是为理想CEO本人造的车,L6才是理想员工为自己造的车。”

之后,理想汽车向港交所递交的文件显示,王兴在今年3月几度减持理想汽车股权,持股从21.76%降至21.53%。

具体来看,王兴在2024年3月26日减持95万股,减持均价为122.1665港元,套现1.161亿港元;王兴在2024年3月27日减持141.39万股,减持均价为118.5752港元,套现1.68亿港元;王兴在2024年3月28日减持179.84万股,减持均价为121.9197港元,套现2.193亿港元。三天时间,王兴一共套现5亿港元。

种种舆论负面和资本市场的“翻脸”,已经让此前活跃的李想开始沉默起来。从其社交平台看,李想一改此前的日更状态,最新一条微博发布于4月28日,内容是关于和雷军就理想L6进行联动。再往前,李想的微博上一次更新在3月2日,中间出现了一段空白。

总体上,从销量和经营状况看,理想汽车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选手。财报方面,理想汽车2023年的净利润为118.1亿元,相比2022年净亏损20.3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是目前唯一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但不得不说,今年的造车环境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吉利的极氪、长安的深蓝和启源等传统车企孵化的“二代新势力品牌”在快速成长,传统车企转型效果开始显现,并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跨界造车方面,小米汽车在营销上直接演示了“天花板”的效果;而问界凭借华为的光环,也在快速铺开销量规模……

这些都对理想汽车在内的新势力品牌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即便已经越过亏损线,上了盈利的河岸,理想也还是不得不面对产品和营销的新瓶颈,以及如果稳住投资者的心,也是接下来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