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它的作用是把血液中的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掉,从而有效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
而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正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元凶,动脉硬化的元凶被控制住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这类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的降低了。正因如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被称为“好胆固醇”。
按照这个逻辑,好胆固醇水平升高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该大大降低啊,怎么研究结论不支持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高密度脂蛋白的基本结构说起。其实,无论高密度脂蛋白,还是低密度脂蛋白,都是胆固醇的运输工具,二者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
高密度脂蛋白是由一系列大小成分不同的蛋白质构成的,其中,载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约占70%,每一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约含3~4个载脂蛋白A1分子。载脂蛋白A1现在也是血脂化验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载脂蛋白A1可以代表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载脂蛋白A1越高,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就越高,运载胆固醇的工具就越多。在这里,需要朋友们注意,运载工具虽然多,并不意味着这些运载工具都能运载胆固醇。朋友们比较熟悉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表高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
简单来说,载脂蛋白A1代表的是所有能够运输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表了所有携带了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聊到这里,朋友们是不是有点头绪了?正常状态下,这些指标都没有问题。
但在病理状态下,如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非常高,可以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增多。运载工具大量被甘油三酯占用,运载胆固醇的工具自然就减少了。要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我们除了要增加运载工具的数量,同时还要保障运载工具不被血液中的其他物质占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也正因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注程度开始下降,而对载脂蛋白A1的关注程度却越来越高。医生们也发现,载脂蛋白A1越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载脂蛋白A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但是载脂蛋白A1的血清水平较为稳定,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更能反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通过这项指标来判断患病朋友的远期预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