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才华横溢,忠心耿耿,却因政治斗争被贬,最终在悲愤交加中于汨罗江投水自尽。屈原逝世的那天正是五月初五,楚国百姓为了不让鱼虾侵扰他的身体,纷纷划船投掷米团,这便是龙舟竞渡和食粽子习俗的由来。屈原的《离骚》、《天问》等诗篇,至今仍被诵读,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


       除了屈原,端午节还与伍子胥、曹娥等人的故事紧密相连。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名臣,因忠言直谏被赐死,其尸体被投入钱塘江,据说那日也是五月初五,百姓为纪念他的忠诚,也有了端午的习俗。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为了寻找溺水的父亲,于同一天投身江中,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出现,孝行感天动地,人们因此也将端午与纪念曹娥联系起来。


       端午节的习俗与古诗词的融合,更增添了节日的文化韵味。唐代诗人殷尧藩在其《端午日》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诗句表达了对节日习俗的遵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思乡之情:“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端午的习俗不仅仅是吃粽子和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象征着避邪防疫,饮雄黄酒、佩香囊则是为了驱虫解毒、祈福安康。更有拴五色丝线、沐兰汤等习俗,每一项都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追求。除此之外,端午还要记得备好“5黄”,避开“5毒”,遵循传统,家人安康!
       “5黄”


       黄鱼。黄鱼在端午时节正值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端午餐桌上的佳肴。选择新鲜黄鱼,可清蒸或红烧,寓意家业兴旺,生活富足。
       黄鳝。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价值极高,中医认为有补血健脾之效。端午前后,黄鳝最为肥美,适合炖汤或爆炒,象征着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黄瓜。清爽的黄瓜是夏日消暑的好食材,凉拌黄瓜或是黄瓜拌豆腐,简单又健康,代表着清心寡欲,保持身心的清凉与纯净。
       咸蛋黄。咸蛋黄不仅颜色金黄诱人,而且口感沙软,是粽子的绝配。自己动手腌制咸鸭蛋,体验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寓意着团团圆圆,家和万事兴。


       雄黄酒(或现代替代)。古代端午饮用雄黄酒以驱邪避毒,但因雄黄有毒,现代多以黄酒或加入艾叶、菖蒲等草药的保健酒替代,象征着健康与平安,也可自制艾草茶,既安全又健康。
       “避开5毒”


       “5毒”并不是指具体的五种毒物,而是泛指端午节气中自然界易于滋生的毒虫、毒气以及疾病等不利因素,包括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等,这些在古代被视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五大毒物。端午节避五毒的习俗,通过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涂抹雄黄酒等方式,旨在防病避邪,确保家人的健康。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