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的癌前疾病。那么,从胃炎到胃癌,需要经历多久?哪些因素会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癌变?

本期特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潘锋,告诉您如何把癌变风险降到最低,远离胃癌。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胃癌

需经历漫长过程

随着大家对胃部健康问题关注度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概念也出现在大众视野,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什么情况下会发展为胃癌呢?

从病理的角度看,胃镜活检后确诊的萎缩性胃炎就是消化界公认的胃癌的癌前病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发展为胃癌,其癌变概率小于1%。

而且,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萎缩性胃炎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接着进展为肠化生,再是异型增生,最后才可能成为胃癌。

肠化生,即胃粘膜上皮细胞在萎缩后,被肠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好比“水稻田长出了小麦”,肠化生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接着便是异型增生,此时出现的细胞既不是胃的细胞形态也不是肠的细胞形态,异型增生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发展到重度异型增生后,便会大大增加胃癌的可能性。

潘主任表示,以上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都可能需要历经几年到十几年的过程。

0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诱发因素

1、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胃部疾病和饮食有着较大的联系,日常生活中,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咖啡浓茶等都容易导致胃粘膜受损,出现炎症,长期引起胃粘膜萎缩。

此外,压力过大、长期熬夜也会影响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胃部疾病患病可能。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杆菌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接近50%。

这和国内喜欢聚餐,且不常使用公筷的饮食习惯有关,这会大大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几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产生的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这是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来源:养生大国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