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往往能做到屹立几百年不倒,甚至有的已经上千年了,那时候就没有水泥,纯粹砖木结构。
       相比之下,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长则100年,短则十数年,令人感到费解。
       在没有水泥和混凝土的情况下,为何修建的城墙,可以几百年屹立不倒
       没有水泥怎么盖城墙
       虽然古代没有水泥,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却想到用黏土结合砖块,造出了坚固无比的建筑。


       古时候黏土到处都是,每逢山上下雨,湖泊附近就会堆积淤泥,最上面浮着的一层往往就是最好的黏土。
       这些黏土成分单一,粘合力非常强,不管是用来做建筑还是烧陶器,都是很好的材料。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尽管黏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它的硬度远远达不到钢筋混凝土的水平。


       在黏土的基础上,通过掺杂获得强度更高的砖块,这是古人很早以前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最常见的掺杂手段是石灰砂浆,别看它听起来没什么特别,其实它有很大作用,是古代为数不多的“高科技”材料。
       在石灰砂浆中按照特定的比例掺杂黄黏土,就能得到这种材料,我国南部地区降雨多,黏土是个特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名叫“蜃灰”的材料,它由海鲜贝壳烧制而成,磨成细粉之后掺在黏土里,再经过高温烧制,硬度甚至超过现代的石灰。
       古籍《天工开物》有记载:“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虫豪以代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沿海地区的温州、台州、福建、广东等地,如果它们的土地受到潮湿或其他灾害影响变得不适合耕种或居住,就会有一种天然的蛎虫能够代替它们。


       古人所说蛎虫就是牡蛎,蜃灰是用海里的蚌壳煅烧而成的,所以在沿海地区使用较多。
       现代人分析得出,贝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把贝壳烧制后,出来的蜃灰基本上和今天的水泥差不多,强度非常高,适合拿来做建筑。
       不过古代的建筑都比较宏伟,而贝壳的产量很少,只有沿海地区才能大批生产蜃灰。


       人们绞尽脑汁,想到了另一种办法,用糯米掺杂黏土和石灰浆,从而制成新的建筑材料。
       无比坚固的“糯米砂浆”
       大概是公元六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这里出现了用糯米做建筑材料的情况。
       古人将糯米用水浸泡,然后连同浸泡的糯米水一并加入砂浆,这样得到糯米砂浆,具有难以置信的强度和硬度。


       但在中国古代,糯米并不是常规的建筑材料,产量也算不上充裕,某些地方的特定场合可以用它做建筑工程。
       一般是防灾和防御外敌入侵,有的水利工程和人们比较重视的单位也会用到糯米砂浆。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糯米砂浆具有很强的粘性,并且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人们曾经在建筑的地基中故意添加糯米,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整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有些地方在建筑中使用糯米来预防火灾,因为糯米掺杂砂浆后确实具有一定的阻燃的特性。
       要知道,古代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是木头,一旦有敌人从外部纵火,很容易导致边界地带建筑大面积着火,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这时候,人们把防线的围墙用糯米砂浆堆砌而成,就不用担心火灾的问题。
       中国的长城就是最成功的建筑,北京明长城的部分路段采用糯米砂浆,至今屹立不倒,坚固无比。
       北京以前有很多古迹,比较出名的被圈起来重点保护,剩下那些不怎么有名的,被城市纳入规划改造区,最终被铲除。


       当时人们用挖掘机,却怎么也推不动这些古代建筑墙体,人们感到十分惊讶。
       后来才明白,这些推不倒的墙,就是用掺杂的黏土和糯米砂浆堆砌成的。
       糯米中的淀粉含量很高,大约占九成以上,吃过糯米饭的人都知道,糯米非常黏糊。


       用糯米煮汤,那么汤水非常粘稠,弄在手上就像胶水一样,比现代混凝土差不到哪去。
       所以历史上也有人在堤坝构建中加入糯米,从而提高土壤的黏结力和稠密度,增加堤坝的抗渗透性,这种加了糯米的大坝,能做到几十年不毁。
       还有寺庙喜欢用糯米砂浆,古代人中国人最信奉风水,而寺庙作为人民精神寄托的必须场所,建筑材料一定要坚固,这样能彰显寺庙建筑的特殊性。


       然而,古代粮食产量少,全劳动力维持生产,使用糯米的建筑总是占据少数。
       人们更多还是使用木材砖瓦或是石头等传统建筑材料,相比之下,现代人掌握着尖端科技,使用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一种廉价的主流方案。
       工程责任制度
       而古代建筑坚固的另一个原因,其实是完善的工程责任制度,很多人以为,工程责任制是现代文明社会才慢慢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做大工程,建筑都是由人民修建,统治者居住。
       群众里面难免有几个心怀鬼胎的坏人,他们总是想着偷懒,或者是偷工减料,最终导致房屋质量差,这可能危害到皇上的安全。
       因此在古代的工程中,监工是对整个工程负责的人,负责监督工程的进行,确保施工按照规定进行。


       假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延误,监工肯定要受到连累,跟着一块担责任。
       不光是上面的指挥人员,包括各种工匠,建筑师、工程师、甚至匠人等,每一个环节都能追责。
       古代统治者向来推崇酷刑,正是这种强权之下的恐惧,提醒人们在施工的时候多加小心,质量是第一位。
       结语
       通过这些古代建筑,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