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北京车展变了,今天来看看都变在哪儿了!

外国人前所未有的多

这届北京车展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不是车,而是人。尤其是外国人,参展人数之多,堪称历届之最。根据现场的不完全统计,除了跨国企业老总和观光团之外,大多都是海外媒体同行以及经贸往来的采购商,真有点儿“万国来朝”的意思。

一向不怎么受海外媒体待见的北京车展,突然成了香饽饽。除了国外媒体、客户对于中国汽车的认可之外,中国车企这三四年的高度“内卷”,让这些老外都惊掉了下巴。看着展台上的中国汽车,除了惊诧、羡慕、嫉妒,最多的还是无法掩饰的焦虑。他们很难想象,苹果造车10年都没有任何动静,小米汽车只用3年就已经完成了交付。

新能源市场,”只剩BB没有A“

根据官方统计全球首发车 117 辆,概念车 41 辆,新能源车型 278 辆。其中,新能源展车比例超过70%。

奔驰宝马依旧在努力推出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尤其是奔驰,推出了纯电EQG越野车,让消费者对电动“大G”充满向往。但奔驰宝马依旧无法在智驾和互联网系统方面,与中国自主品牌抗衡。

尽管奥迪在车展上推出了PPE保时捷同平台的奥迪Q6 e-tron,但由于早先Q5 e-tron“鼓刹”的影响,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日系“饮鸩止渴”,韩系保留希望

日系品牌最终还是向残酷的新能源市场低下了头,在日产、丰田纷纷与中国车企合作之后,本田也开始在新能源上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而马自达则干脆搞起了“贴标换壳”。

相比之下,虽然看似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苦苦挣扎,但新能源车还是有不少独到之处,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做了许多优化。

现代带来了纯电性能车IONIQ 5,而起亚则顺势推广新车EV5、EV6。显然这要比换壳贴牌的日系更有诚意,韩系在中国市场上翻盘,还是有希望的。

智驾方案同质化

中国自主品牌这几年的“内卷”,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完全是"只要你敢想,我就敢干"!再加上互联网和AI大模型的应用,使得中国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因为产业链的关系,让很多新能源车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基本上都是供应商整合,无论是智驾解决方案,还是智驾芯片应用,甚至是车机系统,相似度都非常高。所谓的“自研”,多数都是支付专利费的“自研”项目。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新能源车的外观内饰以及软硬件,都基本雷同。尤其是智驾方案,华为、地平线、黑芝麻……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所以有人说,在生态链下,造车越来越像造手机,汽车厂商越来越像一个方案整合商。而诸如宁德时代、华为……这样的超级供应商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总而言之

总而言之,今年的北京车展确实是最热闹的一届,也是最受海内外关注的一届。但我们并没有从中看到太多的技术进步,更多的是流量炒作和大量同质化的新能源车,人们对流量的热衷远远超过产品本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