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胆囊癌的发病率令人关注,其主要诱因已被揭示。提醒人们注意:有三种饮食习惯需要尽早改变。以下是相关报道的重述:

刘先生,66岁,退休后生活充实,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然而,在退休那年的健康检查中,他被诊断出有胆囊结石,尽管数量不多且无症状,医生建议定期检查。次年复查时,结石数量激增,几乎覆盖整个胆囊,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功能。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但刘先生担心手术对身体有害,加之自己并无不适,因此未予以重视。半年后,他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异常,皮肤和眼睛也出现黄疸。经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异常,最终被诊断为胆囊癌晚期。医生表示,如果刘先生能够遵循医嘱,及时手术或定期复查,病情可能不会恶化。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高脂饮食、体重过重、脂肪肝、糖尿病、缺乏运动、不吃早餐和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据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董医生介绍,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大约70%至90%的胆囊癌患者有结石。结石会不断刺激胆囊,引起胆囊黏膜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可能发展成癌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医生指出,虽然胆囊结石发展成胆囊癌的几率只有1%至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风险会增加。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采取定期检查的保守治疗,但若有以下五种症状,则建议手术:病程超过10年,尤其是15年以上;合并慢性疾病;结石大于3厘米;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合并息肉。

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后遗症,包括腹胀、腹泻、腹痛;反流性食管炎;胆管结石风险增加;以及肠癌风险的争议。尽管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后结肠癌风险略有上升,但也有研究认为并无影响。

美国《癌症》杂志的研究显示,全球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在中国,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胆囊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吃早餐、饮食过于油腻和长期节食这三种习惯,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浓缩,形成结石。油腻食物的过量摄入会增加胆固醇水平,引起结石。长期节食则使胆囊缺乏足够的刺激,胆汁无法及时排出,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必然导致癌症。发现结石后,及时就医或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其发展成癌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