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诗人中,王维的地位非常重要,后世文人甚至认为他应该坐上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人的第三把交椅。王维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这首《相思》堪称其代表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应当是情诗,在唐朝也确实流传着一个故事,那就是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在边疆而哭死在红豆树下,她的血泪滋养了此树,让果实颜色鲜红,又像跳动的心脏。因此,在当时就有人拾掇红豆做成项链、手镯,作为爱情的信物。 然而,王维的这首《相思》诗中的线索是红豆,借物抒情却不是爱情,而是友情。它有另外一个并不算出名的题目——《江上赠李龟年》。这里的李龟年,与杜甫的名诗《江南逢李龟年》所提到的同一人。他是当时的大音乐家,经常出入岐王宅里,而王维又是岐王提携的。想必他们就是以此相识,并且切磋艺术而成为知音吧。

世人都以红豆来代表爱情,王维偏偏以此来代表友情,别出心裁,别有心意。这首诗的语言质朴,甚至可以说简单到了极点。但是,伟大的作品就是如此,不需要以华丽的辞藻来堆砌,它能以大巧若拙的方式,触碰读者灵魂中的最深处。这首打动人心的诗篇,不仅是王维的代表作,同样也是传唱千古的杰作。 今天我们要说的话题,先从一个疑问引起,大家觉得这首七绝中的第二句“春来发几枝”,有没有问题?这里的“发几枝”到底是生长枝叶,开花,还是结果的意思呢?

从理论上来说,在唐诗之中以枝代花、代果实的诗句都有,当然也可以用来写枝叶本身,所以这三个意思都能说得通。但是,从全诗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是红豆,劝君采撷的也是红豆,寄托相思的还是红豆,所以“发几枝”指的是红豆更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红豆这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从唐代到现在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它的花期是在3-6月,果期9-10月,所以它和大多数植物一样,是秋天结果的。这样一来,“春来发几枝”似乎又存在问题。

为了自圆其说,很多选集不得不绕回去,又承认“发几枝”指的是开枝散叶或者开花,反正不能认可是结出果实。甚至还有牵强附会地解释说,就因为春天开花,到了秋天才长出果实,所以才珍稀,所以才“劝君多采撷”。 小珏认为这就属于不讲道理了,“劝君多采撷”的原因,王维在最后一句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此物最相思”。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是绝大多数植物的自身规律,用如此共性的规律作为多多采摘的理由,那就缺乏对红豆特征的把握了。

更有人认为,王维是北方人,从没有去过南方。他只是听说过相思豆的故事,所以才写就了这首诗,他自己也不清楚红豆到底是春天结果还是夏天结果。 这种说法是大大冤枉了王维,因为就目前所见到的版本来看,在清朝之前,所有诗集、诗人故事集中都是写的“秋来发几枝”。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宋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都是如此。哪怕在清朝时,《全唐诗》也是这么收录的。

这样一来,好端端的“秋来发几枝”怎么变成了“春来发几枝”?最重要的原因是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将其定为了“春来发几枝”。也许在明清时期存在一些版本早已由“秋”改“春”,但因为《唐诗三百首》的影响力太大,几乎达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很明显,春天万物复苏的绿色与相思豆的红色搭配,给人以更为鲜明的画面感。同时,相思之情可以发于秋天,但更多见于生机盎然的春天。所以,这一句改动,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也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