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简单来说,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每年的三月初三庆祝。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源于一种古老的祓禊仪式,也就是人们在春季来临之时,会结伴到水边沐浴、洗涤,以此方式祛除一年的不祥与晦气,同时也象征着迎接新生活的开始。
上巳节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它还没有固定日期,而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到了汉代,这个节日被正式确立,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固定在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上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除了原有的祓禊习俗,还增添了祭祀、宴饮、踏青游玩等活动内容。例如,在魏晋时期,“曲水流觞”成为文人墨客流行的雅趣,大家围坐溪流两侧,让酒杯随水漂流,停在哪位面前,那位就得饮酒赋诗,这成为了古代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合。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上巳节又有各自的特色。比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而且被设为法定假期,以壮族为代表的歌节活动十分盛大,男女老少都会聚集起来对歌赛歌,展示壮族山歌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一些地方,上巳节还与婚恋习俗紧密相连,有时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或“女儿节”,人们会通过祭祀高禖(主管婚姻生育的神祇),祈求爱情美满、子孙繁衍。
三月三,别忘用荠菜煮鸡蛋,俗语“赛灵丹,病不沾”,好运一整年!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这一习俗,源于民间传统与荠菜本身的药食两用特性,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美好寓意的寄托。
民间故事中提到,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与楚地有关,相传当地居民因气候条件常患头痛病。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神农氏发现荠菜能治疗头痛,便教百姓用荠菜煮鸡蛋食用,从而缓解了头痛症状。从此,这一习俗沿袭下来,人们在这一天吃荠菜煮鸡蛋以预防头痛,表达对健康的向往和对神农氏的纪念。
农历三月三正值春季,万物复苏,荠菜作为春季野菜,此时正鲜嫩可口。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采摘新鲜荠菜,与鸡蛋一同烹煮,既是对时令食材的享用,也是对春天到来的一种庆祝。这种特定时节的饮食习惯赋予了生活一定的仪式感,使得吃荠菜煮鸡蛋成为春季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增添节日氛围。
荠菜煮鸡蛋
新鲜荠菜适量;鸡蛋若干个;清水;姜片;盐;(可选配料:红枣、黄豆、通经木、风坨子、冰糖或红糖)
将新鲜荠菜摘去枯叶、杂质,用清水冲洗干净,特别是根部泥土要仔细清理。若荠菜已开花,保留花朵一起煮,据说煮鸡蛋时用开花的老荠菜效果更好。鸡蛋外壳用清水洗净,如有条件,可提前将鸡蛋从冰箱取出,放置室温回温片刻。
准备一口锅,加入足够量的冷水,将鸡蛋放入冷水中,开火煮制。先用中大火将水烧开,水开后转中小火继续煮约7分钟。时间到后,关火,盖上锅盖焖1分钟,然后取出鸡蛋,放入冷水中冷却,这样便于剥壳。
另起一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准备好的姜片(如使用)。将洗净的荠菜放入锅中,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红枣、黄豆、通经木、风坨子等配料,增加营养与风味。开大火煮沸后,调至中小火慢煮约20分钟,让荠菜的营养成分充分溶解到水中,形成荠菜汤。
待鸡蛋冷却后,逐一剥去外壳,保留完整鸡蛋备用。当荠菜汤煮至汤汁变色、香气浓郁时,取出煮黄的荠菜(如有其他配料如通经木、风坨子也一并取出),只留下荠菜汤。将剥好的鸡蛋放入荠菜汤中,继续煮约10分钟,使鸡蛋充分吸收荠菜汤的味道。
煮好后,可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进行调味。若喜欢甜味,可加入冰糖或红糖搅拌均匀,直至糖完全溶解。关火后,让鸡蛋在荠菜汤中浸泡一段时间(如一整天),使荠菜的香味和营养更好地渗透到鸡蛋内部。
泡制完成后,取出鸡蛋,切成两半或直接食用均可。荠菜煮鸡蛋既可以作为节日特色食品,也可以作为日常的营养早餐或小吃。按照以上步骤,即可制作出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荠菜煮鸡蛋。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
推荐阅读:
“枕下放三物,进财不寻路”,是哪三物?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
俗语“坟前三不种,床上四不留”,老祖宗的生活忌讳,千万别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