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被检查出糖尿病之后,就感觉被很多事困扰着,最让人头疼的是因为血糖不稳定,所以,很多东西都不能吃。更让人害怕的就是糖尿病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皮肤瘙痒,手脚麻木等。

得多人都很纳闷,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些疾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出来这么多的慢性病?其实以前也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只是当时医疗条件,信息传递都不发达,所以,让人觉得疾病少而已。中医认为之所以出现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是体内阴液不足,虚火过旺,当虚火不停灼烧,津液消耗就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血糖就升高了,糖尿病就出现了。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其实就是体内有“火”。

一,肺里有把火。当糖尿病发生时,人们会觉得非常口渴。大家都知道,肺为水之上源,人体之中的津液需要依靠肺脏来输布。当肺中有了一把火,燥热灼津,身体中的水分被大量利用,就没有多余水分给到肺来输布。这就使得糖尿病人有异常口渴的感觉。

那么,想要防肺火,该怎么办呢?那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戒烟。或许,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抽烟这么多年了,身体一直都很好,但是我还是想说,香烟中的毒素数百种,某些毒素还会引起血管收缩或者扩张,从而刺激肾上腺素,血糖本身就会受到烟毒的影响。

而且传统医学也认为,长期抽烟的人,大多是阴虚火旺的体质,而抽烟最明显的就是加剧了肺阴消耗,肺阴受到损耗,就加大了肺火。所以想要掐灭这把火,尽早戒烟是必须的。

二,胃中有一把火。得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食欲亢进,特别想吃也很能吃东西。这主要是因为,胃是水谷之海,它主要是帮人们受纳食物的,所以,一般来说,人们的胃阴是充足的。而胃里有了火热之邪的话,胃的功能就有一个虚性的亢进诱导人们吃东西,食量就增大了。

那胃火该怎么掐呢?最主要就是要靠自己控制饮食。首先就要控制肥甘味厚的食物,比如肥肉、油条、烤鸡,这些食物是要特别忌嘴的,还有太辣的食物不能多吃,包括辣酱、辣条。同时,吃得太多太饱,也会滋生湿热,困住中焦,胃阴受伤,导致胃火丛生,从而影响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人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

三,下焦有团火气。糖尿病人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尿糖,尿量比较大,尿液也比较混浊,还有些很黏稠,感觉像膏脂一样。当人的下焦阴虚火热时,燥热会影响下焦气化,从而使得下焦开阖失常,尿量增多,人体也不能利用水谷精微,而是直接注入到了尿液,尿糖就是这么出现了。

想要掐灭下焦之火,记住不熬夜,不过度劳作,作息时间一定要规律。尤其对于已经患上了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要重视。人到中年后阴气自半,下焦阴虚是常见之事。因此,要调整作息时间,特别要认真对待睡觉的时间。

建议每天晚上的十点要上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状态,早上六点左右可以起床,每天要睡够七个小时。精神状态好了,火气也就降了一大半。

此外,提醒大家,想要稳定体内血糖水平,想要掐灭这3把火,还有4件事,要尽量做好:

①不要喝酒,饮料也最好别碰

相信很多喝酒的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一边喝酒,一边吃很多的下酒菜,导致总的热量摄入过多,血糖持续升高。同时,经常喝酒,日子长了,还可能损害肝脏和胰腺的健康,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饮料当中有比较多的糖分和添加剂,如果糖尿病人还大量喝饮料,糖分和热量都可能超标,血糖就很难稳定下来。

②碳水化合物要谨慎选择

糖尿病人想要灭火,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就要谨慎选择。在我们身边,有些糖尿病人一听到碳水化合物就拒绝吃,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有些碳水化合物可以在体内起到提供稳定能量的作用,比如豆类食品,全谷物,还有一部分新鲜蔬菜。所以,糖尿病人并不能完全拒绝碳水化合物,应该要做到的是正确摄入。

建议糖尿病人选择无蔗糖的原味燕麦片,搭配低脂的纯牛奶或者白开水,作为早餐或者加餐进食。中餐可以吃主食,但是煮饭时宁愿硬一点,也不能为了追求口感而将饭煮得很软烂,太软糯的米饭容易被消化吸收,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不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还可以在煮大米饭时加一些豆子或者麦片,糙米,粗细粮相搭配,更利于稳定血糖。

③要坚持适量运动

到了三伏天,很多人都不想动弹,因为很容易就出一身大汗,感觉又臭又不舒服,所以,喜欢躲在空调房里,一边吹空调,一边吃冰西瓜,喝冷饮。但是这样的做法不利于血糖的消耗与利用,血糖容易有波动。

所以,糖尿病人可以不剧烈运动,但是适量的有氧运动还是要坚持的。你可以选择骑车、快走、慢跑,还有跳舞、打太极拳等,既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稳定血糖水平。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现在正是三伏天,所以运动要避开正中午,避免晒伤,可以在清晨或者傍晚运动,而且运动时尽量约上几个好友,结伴而行。

④坚持监测血糖

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要坚持监测血糖,并且进行记录,以便做出及时调整。当血糖值不稳定的时候,一天可以监测5次,空腹、餐后、夜间血糖都要监测。如果血糖值控制得比较理想,可以只监测2次。

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降糖方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