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19日电(记者庞梦霞 张华迎)海里有鱼、棚中有菇、林下有中药材……今日八闽大地物产丰饶,遍地山珍海味。山里和海里的美食有多少种吃法?竹林中的笋可以生吃、冰鲜、烹调着吃,海里的海带可以凉拌、也可以做成即食产品“带回家”,在耕山牧海的福建人眼里,“总有一种吃法适合你”。

  雷竹笋、甜笋、绿竹笋、麻竹笋、苦竹笋、冬笋……福建依山傍海,竹林资源丰富,一年四季皆有鲜笋产出。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这种山珍的口感,在传统的煎、炒、煨、炖烹调方式之外,“无笋不欢”的福建人也开发出多种“花式吃法”。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连地村,农户们在展示采挖的连地白笋。新华社发

  竹笋也能生吃。走进建瓯市房道镇连地村,家家户户正开足马力制作笋干。连地村村支书张名健介绍,春笋一般不能直接食用,但得益于特殊的地质、气候条件,产自连地村的春笋口感清甜、不涩无渣,没有一般春笋的麻味,生可入口,堪称当地一绝。

  制成冰鲜笋,消费者随时能“吃到新鲜”。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之美誉,但因其时令性强,有时错过一季便要等上一年。“通过普通冷冻方式,往往无法保证冬笋鲜嫩脆爽的口感。”三明极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逸平说,为破解这一问题,企业利用新研发的急速冷冻技术,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口感更好的“鲜冬笋”。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55e0ca7d3e456bf0.jpg">
  在福建省建瓯市一家笋竹加工企业,工人在加工手剥笋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福建海带产值超百亿元,占中国海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部分海带,加工成即食产品,消费者可将“海的味道”随身携带。走进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阵阵海带咸味扑鼻而来。生产线上,一条条海带经过烫煮、冷却、脱水、盐渍、调味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脆嫩海带苗、香辣海带结、海带酥、海带脆片、压缩速食海带汤等休闲食品。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d3504193f8727e3b.jpg">
  在福建省连江县的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分拣海带。新华社记者 庞梦霞 摄

  打开一包重约30克的即食海带结,海带肥厚有嚼劲,鲜香脆嫩,开胃下饭。公司总经理邱碧香说,企业紧盯市场需求,研发出多款开袋即食海带制品,最大程度保留海带原始风味与营养成分,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f31938e9f80cc2cc.jpg">
  图为福建省连江县一家海带加工企业展厅里摆放的海带即食产品。 新华社记者 庞梦霞 摄

  多种加工手段不仅为山珍海味提供了丰富的吃法,还延伸海产品、农产品的“生命长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养殖户种植户增收。

  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共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2300多家,带动30多万人就业。2023年海带养殖面积2.33万公顷,产出海带89.7万吨,惠及养殖、加工与流通的人员34万余人。

  竹笋和海带,只是福建山珍海味的简单缩影。近年来,山多海阔的福建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挖掘森林粮库、拓展蓝色粮仓,为消费者带来更充沛丰富的食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