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边,一到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糍粑,软软糯糯的,特别的香。我们南方叫糍粑,北方叫年糕。其实糍粑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甚至可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糍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流行于南方地区,也是客家地区最为流行的美食,在节日或粮食丰收时用糯米制作,口感是粘、韧、滑、香,象征的是喜庆、团圆、丰收。

在我们南方,打完糍粑就过春节了!传统的糍粑制作场面还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每到腊月间,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起来,排好日期后,村里那口谁也说不清年头的石臼和大木甑就像新年吉祥物一样在各家各户传递,都要赶在新年之前做上一些糍粑,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糍粑除了口感好吃,其实营养也还是很全面的。糍粑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适量地食用糍粑,可以健脾养胃,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增加腹感;另外糍粑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蛋白和起到促进生长、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糍粑虽然好吃,制作步骤也不算繁琐,但是想要做出纯手工的味道,还是有些费劲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食材清单:糯米、玉米面、紫薯

/蒸糯米/

1、先来泡糯米,这里是3斤糯米,加水先泡一天一夜。

2、泡好后倒入蒸锅,大火蒸1个小时,把糯米要完全的蒸软蒸熟。

3、蒸糯米的时间我们准备500克紫薯,洗净削皮后切片。

4、再准备400克玉米面,加少许清水搅拌成小面疙瘩的状态,然后再用手挫散,大概的状态就是一捏能成团,一搓又能散开,像这样就可以。

5、接着来蒸,铺上纱布后把玉米面舀进来,然后蒸半个小时左右,把玉米面蒸熟。

6、再把紫薯也放入蒸锅里面蒸15分钟,用筷子能搓破就可以取出来了。

/打糯米/

1、糯米蒸熟后也倒出来,分成3份,一份里面加紫薯,一份里面加玉米面,另一份什么都不用加。

2、然后都趁热捣烂,擀面杖上记得提前抹点油,这个是力气活,比较费胳膊,后面我们觉得实在是太费劲,就改成用拳头捶了。

3、只要最后能成这种粘稠拉丝的状态就可以。

4、取出来放桌上继续揉一揉,让糯米团儿更加的光滑细腻,如果觉得粘就在手上抹点油,或者戴上防粘手套。

5、揉好的面团儿是非常柔软的,延展性也非常好,一拉可以拉很长。

/制作糍粑/

1、全部做好后就可以来分糍粑了,取一小团,先搓圆,再压成小饼,一个小糍粑的模型就出来了,直接吃,又香又软。

2、如果要存放的话,就把全部做好的糍粑放到铺有保鲜膜的桌子上,然后风干一个晚上。

3、第二天糍粑就会变得非常硬了,拿起来敲一下都能听到声音,这样糍粑就不会粘连在一起了。

直接用袋子装起来后就可以保存了,吃的时候再蒸一下,或者煎一下或者烤一下都好吃。

1、糯米要提前泡,时间还不能太短。

2、打糯米真的很费力气,如果觉得不太能接受,建议直接用糯米粉加水调成糯米糊,然后直接上锅蒸熟。

3、糍粑想要存放起来,那就只有的那个风干后保存,熟的会粘连在一起,没有办法保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